叶建明
港生北上就读遭遇“过关难”的问题在中央部门大力支持和特区政府全力以赴的努力下,获得解决。这令学生及家长,以及关心此事的香港各方人士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就是特区政府将细节做好,令学子北上能够顺畅进入学习环境,开启人生一段新的里程。
事件体现了中央对香港青少年成长的关爱,也是特区政府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重要讲话精神。但同时,也给特区政府上了一堂生动的课,提醒特区政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游刃有余,没有准备就易于陷入被动。而预则立的前提,必须是有洞见能力和主动意识。有一句俗语:“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先知先觉”是指对事物发展的认识早于一般人,最先洞察到问题;“后知后觉”指对事情的敏感度比较迟钝,察觉问题较晚;“不知不觉”那就是一直懵然不知,实不可取。
对政府治理来说,最佳的状态当然是先知先觉。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察觉细微的隐患和事件的动向,并加以防范和提前介入,就可以避免任何小事件演变成大事件,小问题引发大风险,甚至出现风险传导引发民怨。这并非危言耸听,香港过去那些年相关教训很多。当时市民大多以“不敏感”来评价一些人的行为。而这种“不敏感”遭致的后果,影响特区政府形象,甚至可能令社会陷入“塔西佗陷阱”,影响政府施政。其结果整个社会都无法承受。
如今香港进入“爱国者治港”新时代,对香港的治理我们充满期待。由治及兴的前提是特区政府治理的良政善治。其中,未雨绸缪是良政善治的“标配”。从两个月施政来看,本届政府至少在抗击疫情上,对未雨绸缪有较明确的认识。特区政府一方面坚持就疫情可能扩散,感染人数会上升做好医疗、隔离、“红黄码”技术等预案;另一方面考虑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大都会的特点,根据病毒变种情况和科学的大数据,为海外入境香港提供更多便捷,为经济重振创造条件。虽然其间依然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政府的努力和思考市民都看得清楚。
我一直提议,政府要有自己的智库机构服务良政善治。政府智库是什么,是政府的“大脑”,也是政府的“了望哨”。既要给政府提供研究报告,提出建议;也需要随时跟进政府的施政反响和整个社会动向。据此,政府既能保持稳定的政策,也可以因应内外时局变化进行适当调整,在错综复杂的施政环境中游刃有余。此外,政府需要高度关注主流传媒的报道。媒体长期关注社会动态,对社会的嗅觉和敏锐度极高,是政府关注民情动向的最好标的。
未雨绸缪的洞见能力既需要高度的责任感,也需要通过学习与实践获得。国家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典型的学习型政党,注重学习一切先进文化,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特区政府应学习借鉴。
中共中央政治局每年都会举行多次集体学习,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种重要学习形式并逐渐形成制度。从2017年10月开始,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已经进行了41次集体学习。而今年到7月末,已经进行了6次集体学习,大批一流专家学者给领导上课。这些学习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治党、治国、治军,涵盖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重要领域。
本届政府是落实“爱国者治港”后的首届特区政府,肩负重大历史责任。无论是中央还是香港特区居民,都抱有极大的期待。特区政府也礼贤民众,无论是到立法会参加“前厅交流会”,还是到基层倾听对政府施政报告的建议,都体现了从善如流的态度和“开新局”的良好风貌。“未雨绸缪”,算是笔者给政府良政善治的一个小小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岛各界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
原标题:议事论事/未雨绸缪是政府良政善治的“标配”
来源: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