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女王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女王和英国王室曾致力中英友好;女王日前逝世,定于9月19日举行国葬。查理斯三世已登基成为新国王。
女王离世前不久,卓慧思就任英国新首相,继续领导英国保守党政府。
写本文的时候,为女王举行的国葬尚未举行,但仍可归纳以下几点看法。
英国国势和经济问题
君主立宪、内阁、议会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对外战争、殖民扩张以及工业革命使英国国力在19世纪中后期至二战前处于巅峰。而殖民地独立却是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必然结果,资本积累又使英国国内商品等价格上升和国际竞争力下降。许多国家向英国学习,英国却无法改变本国资源匮乏的情况;国力不逮,国势式微。新国王和首相都不可能改变英国国势往低走的结构性因素。而一个国力走下坡的王国,一定会出现对君主制存在的质疑。
当前英国能源、食品等价格走高,今年6月牛奶价格便同比上涨了21%、天然气价格上涨超过两倍、每兆瓦时电力批发价也上涨2.1倍。7月CPI同比上涨10.1%;英国央行预计10月通胀可达13%。花旗集团则预测2023年1月可达18.6%。
生活费用快于工资上涨;今年6月超过4万名英国铁路工人罢工,邮政工人、教师、护理师、消防员、清洁员、机场员工、刑事律师等团体举行或计划发起罢工,折射实质收入下降加深了社会矛盾。
英国目前的经济困境涉及基础面、内外政策等因素,一时间不易解决。人民给新首相的时间较短,给新国王的时间则会长一些,但都是有限的。在当前情况下,铺张浪费将可能成为王室致命的错误。
君主制的可延续性
长期以来,英国王室及其支持者经过各种渠道巧妙地为君主制保驾护航。英国连日有许多民众悼念女王,笔者却认为社会整体反应较平淡,参与的民众甚至不比王室婚礼那么多。
女王在位70年,她的形象影响了三代英国人。多数英国民众对女王不反感,却对王室脱离民众的生活方式有意见。国民对王室的态度存在分歧,那就是政治;许多人也根本不把君主制看作是他们生活不可缺的部分。对君主制意见的分歧不一定会在短期内激化,但前提必须是新国王、王室、新首相等政治人物不犯大错。长远来看,君主制在英国的可延续性的确存疑。
许多爱尔兰人明显倾向独立。爱尔兰将可能进行第二次独立公投。历史发展有其规率性,也有偶然性,女王去世是会否加速联合王国的分裂值得注意。
澳洲、新西兰和加拿大官方均表示效忠英国新国王,反映那三个国家是英国殖民扩张和对原居民进行种族灭绝的产地。尽管如此,澳洲和加拿大等未来仍可能举行共和制之类的公投。不同的民调显示,34%至62%澳洲人盼澳大利亚应改为共和制;有一半的加拿大人认为应该中止与英国王室的关系。
20世纪上旬成立的英联邦延续了大英帝国的国际影响力。但随着英国国力的衰竭,那样的功能在英联邦的多次改组中被削弱;以英国目前军事和经济能力的确很难拉拢50多个国家为自身外交和政治经济目的服务。分布在加勒比海、南亚次大陆、东南亚、非洲等英联邦国家对女王离世反应相对低调,那些国家要么是国内独立呼声高涨,要么认为英联邦对它们已是可有可无的组织。英联邦受英国影响的程度持续弱化,规模不断缩小;在某个时间点上,英联邦甚至连在形式上也可能不复存在。
中俄、美欧等大国对女王离世的反应倾向礼节性。拜登政府对女王离世的悼念反映美英“特殊关系”、美国对英国近年亲美政策的感激和美国希望英国内部稳定。由于英国对外政策“一边倒”和经济面临二战以来最困难的时刻,中俄合乎外交礼仪的回应则可被认为是向英国发出希望缓和双边关系、对美英区别对待的信号。
整体来看,女王在位经历了英国国力的变迁,英国当前存在的问题则留在她的身后。
原标题:【国际视野】新国王、新首相和老问题
来源:香港商报 作者:资深时事评论员 吴幼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