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生产总值连上五个千亿大台阶,成功突破万亿大关;十年间新增常住人口超129万人,正式跨入千万人口特大城市行列;科技创新综合竞争力挺进全国城市20强,位列地级市第三;连续五届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实现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城市“六连冠”,城市环境不断改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莞城市综合实力实现大跨越,创新发展突飞猛进,品质建设日渐完善,城市发展迈向新征程。2021年,东莞GDP超过万亿元,成为全国第15个GDP超万亿元、人口超千万人的“双万”城市。踏上“双万”新起点,东莞坚守“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千万人口创造更高品质的生活。
展实力:GDP连上五个千亿台阶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2012年,围绕这一战略目标,东莞经济增长实现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GDP)达5090.20亿元,突破五千亿大关。这一年,东莞三大产业比例为0.4:46.9:52.7。
十年来,东莞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发展,工业经济体量也有了显著增强。聚焦工业高质量发展,东莞连续多年出台重磅政策为制造业护航:实施“机器人智造”计划,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东莞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推行“倍增计划”,优化产业、土地、资本、人才要素供给,强力支持试点企业实现增长,带动整体产业高质量发展。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让东莞注入新的发展动能,先进制造业的占比逐年提升,有效推动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跨越。十年间,东莞综合发展实力实现了重大进步,GDP连上五个千亿大台阶。2021年东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10855.35亿元,成功跨过万亿大关。三大产业比例为0.3:58.2:4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3284元。其中,工业生产凭着稳固的基础,为万亿GDP作出积极贡献。数据显示,2021年,东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08.81亿元,同比增长10.2%,总量突破5000亿元。其中,“倍增企业”引领作用明显,全市410家倍增计划工业企业(含名誉企业)增加值1381.36亿元,增长18.0%,增速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7.8个百分点。
此外,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镇域经济的发展壮大也为东莞发展带来更多可能。2012年,东莞32个镇街中,GDP排名首位的是虎门镇,超过百亿的镇街为16个(不含松山湖)。2021年,长安和虎门GDP分别为880.7亿元和720.1亿元,位居全市第一和第二位,全市所有镇街的GDP都超过百亿大关。根据竞争力智库、中国发展改革报社和北京中新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21乡镇综合竞争力报告》,在备受瞩目的2021中国百强镇榜单上,东莞19个镇上榜。其中,长安镇、虎门镇、塘厦镇还跻身2021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十强。东莞进入2021中国百强镇和前十强镇的数量均为广东省第一。
敢创新:科创点燃发展新引擎
从30人的创业团队逐步发展成拥有600多人的研发团队、1000多人的工程化团队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位于东莞松山湖的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十年来发展迅猛,用强而有力的科创力量在东莞打下一片新天地。作为该研究院的院长,张国军带着推动成果落地转化的使命,南下东莞筹建研究院,并成功推动一批科研成果落地,助力东莞制造插上“科创”的翅膀。近年来,张国军不断推动着东莞乃至广东的毛纺、家具、模具等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目前,该研究院已孵化了1000多家高科技企业,为两万多家企业提供高端技术服务,为东莞产业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从大学教授到创业者,这位创新人才在东莞的飞速成长正是这十年来东莞科创发展的真实写照。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科创发展增强经济创新驱动力,带动东莞经济腾飞发展。2012年,东莞创新型经济发展扬帆,积极实施招科引智战略,引进了一批关系城市未来的战略性、创新型产业项目,吸引了众多著名高校院所与创新团队竞相进驻,使得科技孵化和风投创投机构得到迅速增长,为新一轮产业大发展积蓄力量。与北京大学共建光电研究院,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协同创新研究院,与中科院共建云计算中心,推进散裂中子源项目建设,东莞借助高校力量壮大科创队伍,为后续的科创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东莞还启动松山湖大学创新城规划建设,提前绘制科创发展新蓝图。
在科创发展的带动下,工业制造基础雄厚的东莞找到了新的发展引擎。2021年,东莞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在全国科创二十强中位列地级市第三。目前,东莞已经形成了“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鲜明城市特色。其中,在科技创新体系方面,松山湖科学城正式纳入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加速集聚,32家新型研发机构、900多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集聚发展,47%的规上工业企业建有自主研发机构,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居全省第二;R&D投入强度提升至3.54%,跃居全省第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7387家,总量居全省第三。在先进制造体系方面,东莞拥有超20万家工业企业、1.28万家规上工业企业、234家专精特新企业、79家“小巨人”企业,呈现了先进制造蓬勃发展的态势。
提品质:城市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家门口就有公园,繁花盛开绿茵成片,还有各式健身器材,为居民群众提供休闲好去处;河岸边就是万里碧道,“彩带”依水尽显生态美景……在东莞,这样高颜值的品质环境在每个镇街都能找到,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惬意的舒适空间。
建设品质美丽家园,东莞一直在行动。2017年,东莞大力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计划,从中心城区强化、魅力小城建设、美丽幸福村居建设、交通设施提升等方面着手,全面提高城市承载力与核心竞争力。东莞提出,要对标对表广州、深圳城市品质,打造成为珠三角乃至全省全国最适宜创新创业的城市之一。为此,东莞推动公共服务、城市交通、公园绿地、住房保障等全面优化升级,城市品质内涵得到极大提升,进一步吸引高素质人才来东莞安居乐业,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城市品质的建设升级,让东莞新一线城市形象更为凸显,为东莞进一步“打造宜居宜业高品质现代化都市”奠定基础。当前,东莞中心城区“一心两轴三片区”规划建设已全面铺开,东莞大道十公里迎宾景观带、广深高速沿线景观品质显著提升,市民服务中心高标准建成,一批公共空间、标志性建筑、历史文化风貌提升项目落地显效,品质建设效果初显。
在生态环境改善方面,东莞持续加大投入,为美丽东莞实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这一目标努力。数据显示,东莞五年投入超过700亿元,新建污水管网1.3万公里,整治内河涌641条,建成区22条黑臭水体稳定消除黑臭,国省考断面水质基本达标,茅洲河、石马河等重点流域水质全面达标,2020年国考断面水环境改善幅度排名全国第三、全省第一。通过整治“散乱污”和VOCs企业,大幅改善东莞的空气质量,2020年空气质量创监测以来历史最好水平。
重民生:打造幸福生活高地
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东莞始终把民生问题放在重中之重,持续加大投入完善建设,努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更好覆盖常住人口,加快打造大湾区民生幸福新高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莞在民生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民生福祉。2022年东莞市本级民生投入达466.7亿元,占市本级支出超七成,不断优化完善满足千万人口需求的多层次民生政策保障体系。其中,在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重点项目支出就达88.8亿元。
在教育方面,东莞今年计划完成新建和改扩建公办中小学53所,新增学位约6.72万个,投资额约69.96亿元。近年来,东莞大力推动教育扩容提质,加大投入推动学校建设,在基础教育的扩容提质上成绩显著。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东莞共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84所,共新增学位9.08万个。在交通建设方面,东莞市交通运输局聚焦停车难题,多渠道加强停车位供给,已成功推动市人民医院立体停车场等一批停车场投入使用,缓解部分公共场所的停车难题。与此同时,东莞各镇街多举并进,盘活停车资源的利用效率,系统推进辖区停车资源的精准供给,有效缓解了群众“停车难”问题。
促进就业方面,2022年东莞实施十项行动计划全方位提升就业服务,包含就业服务精准对接、就业牵线服务、政策性岗位吸纳就业、专项渠道促就业、拓展市场化就业渠道、推动创业创新、保障困难毕业生就业、提升素质、营造良好就业创业氛围、强化就业权益保障等。以就业服务精准对接行动为例,东莞组建专业就业服务队伍,设立“一对一”就业顾问,提供毕业报到、档案接收、人事代理等专业化跟踪服务。拓展市场化就业计划则发挥规上、民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提供就业激励,向高校毕业生提供一次性3000元的基层就业补贴。同时,加大创业资金扶持力度,提供最高额度5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和一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资助、创业场地租金补贴等,鼓励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