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最热 只有更热

2022-08-25 14:31

w1a

今年七月,人们在美国加州死亡谷国家公园的温度计前拍照,温度计显示温度为132华氏度即55摄氏度。法新社数据图片

w1b

长沙的气象工作人员正在调试相控阵天气雷达,全天候监测预警极端天气与应急保障支持。中新社数据图片

全球炙烤,多地温度爆表。天气预报受到重视,但往往预报堪堪40摄氏度,民众却感觉远远不止,酷热难当,从而埋怨预报不准。事实上,皆因温度40摄氏度的情况下,在多种因素影响下,民众体感温度可能高达50以上,甚至到60摄氏度。

法新社报道,根据非营利组织“第一街基金会”(First Street Foundation)最新研究报告,到了2053年,美国有一大片地区预计将出现极度温暖气候,也就是所谓的“极端高温带”,每年至少有1天的“酷热指数”将达摄氏52度,影响超过1亿人。“酷热指数”(heat index)即通常所说的“体感温度”,指的是在结合相对湿度与空气温度时,人体对外部气温真正感受到的热度。

天气预报中的气温仅仅代表空气的冷暖程度,并不能完全表示出人体对环境的冷暖感受,但气温高低可以作为人体冷暖感受的一个参数,这也正是空气温度与体感温度的区别所在。

如今年中国各地同样饱受酷热袭击,摄氏40度的高温已是“家常便饭”。7月时,中国气象局指出,部分南方城市的体感温度达摄氏60度。浙江丽水就传出多起因热射病(重症中暑)而“热死人”的案例。人们感知的“体感温度”大大超过了“预报温度”,于是纷纷大呼天气预报是“大忽悠”。

衣服颜色对测温有影响

体感温度往往与实际气温感觉上不一样,或者说一样的气温,感觉不一样。体感温度受风、湿度、日照、衣服颜色对测温的影响,如果体感温度高于气温,表明上述各项因子共同对人体起到加温的作用,反之为降温的作用。

在相同的气温条件下,人们还会因空气湿度、风速大小、着装颜色、日射甚至心情等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冷暖感受。例如在气温30℃的环境中,空气的相对湿度在40%-50%左右,平均风速在3米/秒以上时,人们就不会感到很热;然而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若增大到80%以上、风速很小时,人们就会产生闷热难熬的感觉,体弱者甚至会出现中暑。

气象站选址影响预报准确度

不过,除去体感主观性强外。气温测定环境对温度影响也极大。为使各国的气象资料具有参照和共享意义,目前的气温都是根据国际通用的天气测量标准,在置于严格规定的郊外环境百叶箱中的温度计测得的,这一数据是天气预报的参考指标之一。

气象站的选址也会影响天气预报的准确度。按照现行通用标准,气温必须是在离地面一定高度内(1.25至2.00米),无直晒,草坪地面,空旷、通风环境下测得的。

标准还规定,百叶箱所在的气象站的空旷度须精确到其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障碍物高度的8至10倍。比如,如果气象站周围有栋5米高的楼房,那气象站与它之间要留够40至50米的间隔。

随着城市楼房越建越高,河流越来越少,二氧化碳排量、空调等热气排量越来越大,城区内也开始越变越热,与郊区的温差越来越明显。由此产生的“热岛效应”使设置于热岛之外的百叶箱测量到的温度,自然比城区内实际气温要低上一截。

与此同时,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确实有越来越多的国际顶级气候科学家们都承认,他们似乎已经无法及时预测极端天气的强度。BBC报道指,科学家们的解释是,供使用的现有计算机算力不够强大,在气候大变化时代,已经无法准确预测这些极端的严重程度。

河南郑州暴雨造成城市街道都被淹没,人员和财产损失严重。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当时对媒体承认,从当前主观和客观预报方法的有效性来讲,极端暴雨、极端高温、超强台风路径的强度预报都还是全球共同面对的难题。

科学家们提出的解决方案很“简单”,希望各国政府层面能够投入巨资,打造一个全球共享的气候超级计算机系统。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