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比唐太宗差在“德”

2023-01-09 11:33

隋、唐两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强势或者说是盛世王朝,但隋朝只存在了38年,经历了文帝、炀帝2代皇帝(隋炀帝死后李渊、李密、王世充分别拥立了三个小皇帝,但那只是短时的傀儡皇帝),而唐朝却存在了近300年,历经了22代皇帝。隋的亡和唐的兴,关键点都在其二世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

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可以说都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政治抱负和作为的皇帝,但后世对他们的评价却大相径庭。对历朝皇帝的评价无非三种:一是德才兼备,文韬武略,治世有方的被称作明君;二是无德有才,虽有作为,横征暴敛的被称作暴君;三是无德无才,昏庸无为,荒淫无度的被称为昏君。隋炀帝是著名的暴君,唐太宗则是盛世的明君,杨广和李世民应该说是非常相似的,但为什么一个是暴君一个是明君呢,他们的差别就在一个字“德”,为君之德。

相同的出生。隋朝和唐朝都出自“关陇贵族集团”,隋炀帝杨广的爷爷为西魏“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中的大将军杨忠;唐太宗李世民的祖爷爷是“八柱国”之一的李虎。杨广的妈和李世民的奶奶是姐妹关系,都是“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的女儿,从这论起李世民还得叫杨广一声表叔。

相似的成长经历。杨广和李世民都在帮助其父亲建立政权和巩固政权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杨广曾作为领衔的统帅平定陈朝;与杨素一起平定了江南高智慧的叛乱。李世民更是力劝李渊太原起兵反隋,统帅右三军,攻入长安。唐朝建立后帮助李渊征战四方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巩固了大唐基业。他们都是嫡出的二儿子,最初都没有被立为皇太子。杨广是利用了隋文帝夫妇和太子杨勇的矛盾,趁机而入夺得了储位,后来通过仁寿宫变当的皇帝。李世民则是通过玄武门之变获得的皇位。

都是很有作为的皇帝。杨广是一个工作狂,在他统治的14年里,待在宫里的时间只有四年,其余时间都在路上东奔西跑。他在位期间开创了科举制度,削弱了门阀大族世袭的特权,为草根阶层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机会;修建隋朝大运河,打通了南北方的经济大动脉,加强了对南方的军事与政治的统治,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他还掘长堑、置关防、开驰道、筑长城、置粮仓,大修文治、制定新制度,这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业。《资治通鉴》对他的评价是:”隋氏之盛,极于此矣。“李世民更是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在政治上,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亦致力复兴文教,在他统治的23年里,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对外武功显赫,为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开创大唐盛世奠定了基础。我们再来看看他们的不同之处。

他们的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德,为君之德,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民的态度。杨广对民可以说达到了暴虐的地步,他认为民就是用的,所以隋朝老百姓的劳役负担是无比沉重。杨广在位期间基础工程不断,建东都、挖运河、修长城一个接一个。当时全国人口是多少呢?4600万,被征兵役劳役的有多少呢?3000万人次,死伤在工地上的老百姓更是不计其数呀,你不把老百姓当人看,那隋末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那也就在所难免了。李世民有一句经典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深深懂得爱惜民力所以推行的是薄赋尚俭。二是对官的态度。杨广说“我性不喜人谏,若位望通显而谏以求名,弥所不耐。至于卑贱之士,虽少宽假,然卒不置之地上。”,妄自尊大听不得不同意见,官员在他眼里就是奴。李世民则认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所以他就从谏如流了。这些的不同也就导致了,两个皇帝的不同的命运结局和历史评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