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有料到】蔡晋:警方与金管局商讨,完善“堵截骗款”机制

2023-04-17 09:48

近年网络钓鱼诈骗猖獗,当中不少涉及盗用信用卡骗财,骗徒会假冒不同机构向市民骗取资料。有市民信用卡被盗后,遭发卡机构以严重疏忽为由,要求偿还被盗签款项,也有市民的信用卡遭盗用进行多次交易后才收到短讯通知。随着网购和电子支付愈趋盛行,涉及信用卡被盗个案和金额趋增,全面检讨和提升信用卡交易的流程,可谓刻不容缓。

CEO

早年发生这类案件时,事主只要证实非本人签帐,发卡银行绝大部分都不用事主或商户承担责任。但随着盗用信用卡个案飙升,发卡银行开始严格审视责任问题,且出现不少以持卡人未有尽责保管信用卡等理由,要求持卡人或商户承担相关损失。这情况却引发大量投诉,破坏市民、商户,以及发卡银行之间的良好关系。

根据金管局数据,近年接获的信用卡未经授权交易投诉,由过往每年平均数十宗,上升至去年的391宗,及今年首季的229宗。相信因市民使用信用卡网购增加,加上电子钱包大多要绑定信用卡和户口,令被盗用风险大增。

另据警方提供的数据,信用卡盗用骗案由2020年的263宗,升至去年的544宗,涉款则由2020年的490万元,升至去年的870万元,3年间共涉骗款1910万,当中还未计及海外骗案。

骗徒假冒不同平台,包括“易通行”、中国移动香港MyLink、香港电讯The Club、易赏钱、数码通、yuu 、OpenRice等多个会员奖赏计画,向市民发钓鱼短讯,谎称其积分快将到期,引诱市民进入虚假网站换礼物,留低信用卡资料,其后疯狂刷卡。

不过,目前不同发卡机构各有政策,除了安全规则有别,处理客户信用卡被盗的标准也不一。有些信用卡可以设定密码,要客户在交易时输入密码确认;有的规定超过一定金额需要以手机短讯二次认证;有的只收到交易通知,或连交易通知都欠奉。当市民发现信用卡被盗用后,有发卡机构免却客户责任;个别发卡机构则以“严重疏忽”为由要求客户自己负责,但“严重疏忽”的定义,许多时候还是由发卡机构自行判断。有关情况显示金管局对处理信用卡盗用问题缺乏清晰指引,任由发卡机构自行界定交易责任,对持卡人保障不足。

警方在调查骗案或盗用信用卡个案时,不会着重谁人最终要承担金钱损失的责任,焦点主要放于“堵截骗款”,因为只要及早从源头截到骗款,就不会有“损失谁负责”的问题。事实上,据Visa公布的数据,2022年财政年度,Visa从1.22亿笔交易当中,成功阻止总值约56.5亿港元的企图欺诈交易,防止了用户的损失,证明“源头堵截”收效。

据悉,警方正联络金管局,希望透过该局,加强警方与银行之间的合作,优化“堵截骗款”的机制,亦希望银行界可透过分析客户银行户口的交易纪录,协助警方提早识别一些电话骗案的潜在受害者,同时优化警方与业界的情报交换机制,以打击银行傀儡户口,甚至于客户过账之前发出提示等等。

消息指,警方将会在本周内与金管局及逾30个银行界代表开会,商讨“堵截骗款”的具体可行做法。另方面,警方亦正积极联络香港的零售银行及虚拟银行,希望能制定一些措施去打击电话骗案。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确应与时并进,完善相关的监管指引和安全措施,如金管局可要求发卡机构明订各类信用卡被盗个案的处理方法、就何谓“疏忽”提出明确定义、就如何区分发卡机构责任和持卡人责任提出标准。另方面全面检讨信用卡的交易流程,甚至制定全新规则,不能让市民来承受其中的漏洞所带来的损失。

各发卡机构更要做好把关责任,提升监管力度,善用大数据等技术堵截骗案。不过,网络危险无处不在,教育消费者识别诈骗语言亦很重要,市民要提升数码素养,学懂分辨及提防网络陷阱,做好保障自己的措施。

蔡晋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