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稀有玻璃画像首现香港,置地广场免费率先预览

2023-05-05 14:57

今年是毕加索(Pablo Picasso)逝世50周年,全球各地陆续推出相关展览及活动,以纪念这位叱咤20世纪欧洲艺坛的西班牙国宝级艺术家。适逢《法国五月艺术节》开锣,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将于5月18日推出《巴勃罗.毕加索:玻璃画像》展览,展出首度来港的毕加索稀有玻璃画像。在此之前,大家也可前往中环置地广场率先预览部分精采作品。

新颖方式 毕加索也着迷

毕加索于1881年出生于西班牙南部城市马拉加,叱咤于20世纪的欧洲艺坛,与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和胡安.米罗(Joan Miró)被誉为“西班牙现代艺术三杰”,也是西方“立体主义”画派的创办人之一。毕加索于1973年离世,相传他遗下了逾两万件作品,包括甚少被人提及的玻璃画像“gemmaux”。

“Gemmaux”是法文“gemmail”的众数,由珐琅彩料(émail)和宝石(gemme)两个词汇组成,是上世纪30年代法国画家尚.克罗蒂(Jean Crotti)创立的玻璃灯箱画的统称。毕加索当时深深被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吸引,因此在上世纪50年代,他与法国罗杰.马莱伯.纳瓦尔(Roger Malherbe-Navarre)的工作室合作,利用组合、层迭和黏贴彩色玻璃片的方式,将其部分代表性画作转化为玻璃画,以光线照射重新演绎画作,并在作品完成后,以墨水在每幅玻璃画上签名。

毕加索

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将于5月18日推出《巴勃罗.毕加索:玻璃画像》展览,展出首度来港的毕加索稀有玻璃画像。在此之前,大家也可前往中环置地广场率先预览部分精采作品。

▲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将于5月18日推出《巴勃罗.毕加索:玻璃画像》展览,展出首度来港的毕加索稀有玻璃画像。在此之前,大家也可前往中环置地广场率先预览部分精采作品。

展品中包括一幅毕加索的自画像玻璃画,看来犹如未完成的画作,细看却能感受到其坚定而强烈的情感流露

▲展品中包括一幅毕加索的自画像玻璃画,看来犹如未完成的画作,细看却能感受到其坚定而强烈的情感流露。

《坐着的女人》

▲这幅《坐着的女人》引领毕加索后来创作了以反战为主题的惊世巨作《格尔尼卡》,他画的是情人多拉.玛尔,作品创作于西班牙内战及德国占领巴黎期间,毕加索将其内心的恐惧和悲痛,转化为画中人形体上的扭曲想象,情感激昂而悲壮。

《坐着的女人》画中人面部细节

▲《坐着的女人》画中人面部细节。

毕加索的传世玻璃画像总数不多于50幅,即将于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推出的《巴勃罗.毕加索:玻璃画像》展览将展出其中的19幅,据展览策展人之一 Laure Raibaut表示,这也是近数十年来,首次有如此大规模的毕加索玻璃画像展出,可说非常难得。中环置地广场则由即日起至5月15日(一),率先举办预览展,在2楼的公共空间展出6幅作品,让大家先睹为快。

多层拼凑 呈现立体美感

这些玻璃画以6至7层不同色彩的玻璃粒块拼制,在灯效下显得剔透而立体,看来瑰丽迷人。是次展出的6幅作品,涵盖了毕加索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主角都是他最亲密或影响至深的人,当中包括早期作品如《女王伊莎贝尔》及《女人半身像》,尤其是后者,意念来自他备受争议的代表作《阿维农的少女》,画中人尖长的面孔,正是毕加索受到非洲面谱所启发的创作风格呈现,有别于我们熟悉的立体主义画风。

另一幅《坐着的女人》,更引领毕加索后来创作了以反战为主题的惊世巨作《格尔尼卡》,他画的是情人多拉.玛尔,作品创作于西班牙内战及德国占领巴黎期间,毕加索将其内心的恐惧和悲痛,转化为画中人形体上的扭曲想象,情感激昂而悲壮。当中也有一幅毕加索的自画像,看来犹如未完成的画作,细看却能感受到其坚定而强烈的情感流露。其余还有《母亲和孩子》,是毕加索受到新古典风格启发,初为人父后经常绘画的作品主题;至于《玛丽.特蕾丝.沃尔特的肖像》,画中主人翁则是毕加索的法国模特儿、灵感缪斯及情人,肖像流露细致温柔的气息,突出刻划模特儿的脸和手,并利用光线及空间描绘出简约的立体背景。

《巴勃罗.毕加索:玻璃画像》展览

日期:即日起至5月15日/ 中环置地广场2楼

5月18日至8月27日/ 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

查询:http://www.landmark.hk/tc/whats-on/happenings/pablo-picasso-paintings-in-glass-exhibition

http://www.umag.hku.hk/tc/whats-on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