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辣椒味的“湘昆”守正创新,“观众越来越年轻”

2023-06-21 07:58

提到昆曲,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苏昆、北昆,而对“湘昆”知之甚少。“昆曲兰花艳,湘昆别一枝。”6月18日,“山水画卷·郴州相见”新闻媒体郴州行采访团来到湖南省昆剧团,走进湘昆的前世今生。

▲采访团观看了《鸳鸯笺·扈家庄》、《虎囊弹·山门》、《牡丹亭·惊梦》三部传统昆剧曲目。

昆剧,迄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她与古希腊悲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剧种。昆曲文辞华丽典雅,曲调清逸婉转,表演细腻优美,武功技艺卓绝,富于诗的意蕴、画的风采,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明代万历年间,昆曲传入湖南

而湖南昆曲,又称湘昆,与南方苏昆、北方北昆同源。百戏之祖“昆曲”为什么会在遥远的湖南郴州落地生根?据介绍,明代万历年间,昆曲传入湖南,经过长期演变,形成具有山野气息的地方昆曲,盛行于以桂阳为中心的湘南一带。

湖南省昆剧团(简称“湘昆”),成立于1960年,其前身为郴州专区湘昆剧团,是湖南为抢救、挖掘、继承和发展湘昆艺术而组建的昆剧专业表演艺术团体。1961年,湘昆剧团应中国戏剧家协会邀请首次进京献演。著名戏剧家、长沙人田汉观剧后喜出望外,称赞湘昆是“山窝里飞出的金凤凰”。

“湘昆在昆曲中是一支很奇异的花朵,湖南有发展昆曲文化的沃土,湖南人有敢拼、不服输和吃苦耐劳精神,这样留下了富含湘南文化特征的剧目和表演方式,湘昆带着辛辣和火爆的湖南特色,锣鼓声大,唱的节奏快,念白也很有地方特色。”中国昆曲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苏州大学教授周秦曾讲述湘昆是带有辣椒味的昆曲,一上舞台表演便知这来自湖南。

2006年,湖南省昆剧团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主体。60多年来,湖南省昆剧团共发掘、整理和创作演出大戏60多台,折子戏100多出,培养出了湖南省第一个戏曲表演研究生,有3人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剧团多次晋京、赴港澳台演出,代表国家文化部应邀出访日本、新加坡,英国、德国等国家演出,成为推介郴州、宣传湖南、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名片。

融合新元素,古老昆剧焕发青春

“昆曲作为代表中国最传统的文化之一,希望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当下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及发展,守正创新,代表中国走向世界。”湖南省昆剧团团长罗艳对采访团记者们表示。

罗团长介绍,他们深挖郴州文史,创作了《乌石记》,将郴州本土传奇人物搬上昆剧舞台,在多地巡演,大获业界和观众好评,荣获多个奖项。通过不断融合新元素,应用新手段,古老的昆剧焕发了青春。

▲湖南省昆剧团团长罗艳希望全社会能够重视传统戏曲的发展。

前段时间,国家一级演员何赛飞公开痛批戏曲乱象,发飙拷问:戏呢?钱呢?到哪去了?引起各方热议。谈及此事,罗团长很有感触,称能理解何赛飞当时的心情。罗团长坦言,戏曲目前最大的困难在人才。“昆曲演员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小苦练功夫,需要二十年时间。”她希望全社会能够重视传统戏曲的发展,更需要国家层面建立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才能解决戏曲行业的难题。

让罗团长感到欣慰的是,走进剧场的观众越来越年轻。湖南省昆剧团每周五晚上都会开设周末剧场,门票30元,“带孩子来看昆曲的年轻父母越来越多。只有从教育入手、从娃娃抓起,才能更好地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对于中国戏剧要不要走市场化的问题,罗团长认为:可以尝试去市场化,但不要强行市场化,等观众艺术欣赏水平提高了,跟市场相符、对接,整个行业才能越来越健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