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11恐袭的22周年纪念日前夕,涉嫌密谋9.11袭击的五名男子向美国检方提出认罪协议,除要求免除一死,也争取未来在狱中的权益,结果被美国总统拜登公开拒绝。这么多年来,人们对9.11事件的心态及看法是否有所变化?也到了重新回顾的时候。
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对所有在恐袭事件中死伤的家属而言,这个心中的阴影,如同从未愈合的伤痕再度被撕开。作为一国元首,拜登决策背后反映的是主流民意的立场,以及对所有受到影响的人,追究到底绝不放过的心态。如果同意认罪协议,如何跟死难者的家属交代?无形中,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的正当性也打了折扣。对于一些家庭来说,认罪协议可能意味着受害者的亲属在等待了22年之后,正义仍未伸张。
在美联社新闻率先发布的报道中,联邦调查局和五角大楼试图让家人做好心理准备,某些9.11被告案件可能永远不会进展到法庭的审判,部分原因是复杂的法律问题,其中一些问题涉及审讯被告过程时的手法,难以摊在阳光之下。
事实上,国会还将对五名恐怖份子认罪协议进一步评估,也跟后续的外交政策有关。过去美国全方位实力鼎盛时,在中东施展合纵连横尚可维持局面;现在地缘政治出现变化,伊朗跟沙特和解,叙利亚跟也门也跟周边各国的关系缓和。美国对中东外交是主动布局还是被动因应?回顾这20年来,美国与穆斯林国家关系高低起伏,美国历届政府没少费心过,但是受到中东各国的立场,以及一些个别事件的影响,仍有许多工作待推展。
美国于9.11遭受恐袭之后,发动对阿富汗及伊拉克的两场战争,前后长达20年,美军7千多人阵亡,付出的成本高达8万亿美元。却在2021年,以仓皇败走阿富汗画下句点。美国民众近年看法如何?根据皮尤民调中心2019年所作的民调,大多数美国人和美国人退伍军人表示伊拉克战争“不值得打”,其中五成九曾在伊拉克及阿富汗服役的老兵觉得不值得;另根据美国广播公司新闻与华盛顿邮报2021年的民意调查,只有不到五成的美国人认为,美国比9.11恐怖袭击之前更安全,低于早十年前调查的六成四;相反的,四成一的美国人认为,如今的美国仍然不那么安全。无论如何,显示事件对美国人的影响难以磨灭。
9.11死难者家属于20多年之后,仍等待着法庭审判恐怖份子,祈求正义伸张藉以抚慰人心,不愿成为时代悲剧的象征。而从国家长远的发展来看,美国反恐战在撤出阿富汗之后,已翻到历史的下一页。美国是否会重新评估未来数十年穆斯林国家的发展,分析其在全球秩序扮演的功能,推演其他国家的政策的因应之道,将成为美国下一阶段在外交舞台上慎审以对的焦点。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