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凡事唯利是图,一定怪像百出,吃相难看。近日广东梅州市梅江区联合中学在校内安装“智能人脸识别系统”等,要求学生进入大学校门、宿舍门,使用“家校通”等功能,同时需缴纳每生每年100元的“服务费”。
校方称,学生进出校园大门、宿舍门,考勤,请假,都需用到学校所推出的人脸识别系统。比如,学校称缴纳费用会“向家长手机发送学生出入校园信息”,但获得孩子每日出入校园信息是否为家长所必需?难道没有人脸识别系统、不向家长发送学生出入校信息,学校就无法保证学生安全了吗?以此来看,这100元的“服务费”并非回应家长、学生需求,却有巧立名目乱收费之嫌。
关于校园人脸识别系统使用,中国教育部等八部门曾联合印发《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特别提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未成年人信息应当取得监护人同意、授权。倘若该校并未徵求学生家长同意,则其安装人脸识别系统的合法合规性也要打个问号。为方便管理,很多学校都开始开展智能化校园建设,这是一个趋势,但在建设过程中,还应遵守公开、透明,服务学生、家长的原则,切不可视学生为“韭菜”。
随著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的算力和算法的不断优化,人工智能正在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在工作和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场景应用到人脸识别。“刷脸”支付、解锁、登机、住宿、考勤、上课、进出大楼和小区……人脸识别设备已广泛应用于金融、医疗、安检、支付、文娱等各种公共服务。但另一方面,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人脸识别技术既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福利,也存在不小的风险。人脸信息属于“活体数据”,一旦泄露或被滥用,其危害性远高于其他个人信息,故此人脸识别技术对于公民隐私保护造成的威胁性尤其值得重视。
首先,人脸识别技术可能侵犯个人隐私。只要拥有人脸信息,就能对个人行纵轨迹和行为内容进行监控。如果人脸信息被不当收集,甚至被用来进行非法交易,则其带来的后果是无法预估的。另外,如果人脸识别被用于深度篡改或是伪造,不仅可能侵犯肖像权、名誉权、知识产权等权利,还可能被用于诈骗等犯罪活动。今年上半年报道的通过AI换脸进行诈骗的案例,给受害人造成巨额经济损失。
人脸识别还可能导致歧视,造成新的不平等。通过人脸识别出不同的种族、性别、身分等信息,可能会在犯罪评估、信用贷款、僱佣评估等关系到人们切身利益的场合,给个人招致不公平待遇。最后,人脸信息作为公民隐私信息的重要一项,如果被其他国家大规模获取,还有可能影响到国家安全。
总之,“刷脸”好用但须慎用。人脸识别如果运用不当,可能产生很多风险。对个人来讲,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必须尊重和保护个人隐私,充分保障个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尽量保护好自己的“脸”。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