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有料到】蔡晋:盛事经济挑战重重,吸取经验策而后动

2024-02-12 09:36

今天是大年初三,春龙抬头,万事兴龙,首先祝愿星岛广大读者龙年进步,万事如意,好运一条龙!港府今年亦龙图大展,致力搞好盛事经济,大型活动一浪接一浪。“梅西访港”头炮放了“空炮”,但也不失是一次具意义的“演练”,最重要是从中思考,吸取经验,未来更有策略地经营“盛事经济”。

香港经济

近日国际迈亚密足球队来港作赛,吸引了4万球迷入场,五日内共录得57万内地旅客入境,同比增长近17%,铜锣湾一带的商业活动增加3成,反映今次赛事成功掀起热潮,带动消费市道,证明运动旅游潜力巨大,盛事经济之路行得通。但梅西缺阵,不止全城怒轰,内地抵制,事件更闹上国际层面,折射出举办大型国际盛事存在很多挑战,当中有几点值得深思。

第一、政府就盛事活动必须担当主导。对于M品牌资助制度,政府应当作出改善和检讨,加强监察把关,审核主办方是否具备足够统筹协调能力,甚至主动了解合约是否存在漏洞,做好保障条款,确保市民及旅客权益。毕竟涉及动用大笔公帑,不能任由外间主办团体浑水摸鱼,脱脚甩辘,制造公关危机。

同时,政府应该负责缔造有利市场的环境,让主办者不会因欠缺大型表演场地及配套而失去商机。同时在行政上拆墙松绑,确保审批过程畅顺,不因处理部门繁多而影响协调。

第二、必须确保盛事达到效益。为推动盛事经济,港府已成立跨部门统筹组主动争取大型盛事来港,但来是来了,如何确保收到效益,达到辐射式经济效应?所谓的效益是指提升香港形象、吸引旅客来港、刺激本地消费、带动周边经济,同时创造就业机会,帮助本港文化艺术体育产业发展,甚至带动整体社会投入活动,提升市民幸福感。

盛事不是多就好,量胜不如质胜,且若每件盛事,都如国际迈亚密般收取天价费用,最终又带动不到本地经济,劳而少益,便得不偿失,因为这些活动往往需要庞大的资源和社会成本,包括宣传、交通配套、大批警力维持秩序。

港府必须以产业思维,有策略地将一系列盛事与本港经济、不同产业以及社区特色相连结,产生协同效应,譬如要求主办方在票务上与业界合作,带动旅游、酒店、零售等各行业生意,加强全城参与氛围,达致共赢。

第三、加强吸引内地及亚洲旅客。今次赛事有万计内地居民蜂拥到港,证明大型活动对内地居民有吸引力,若有更多盛事落户本港,相信会有更多内地游客来港游玩,为各行各业注入新动能。政府应继续发挥联通世界的特点,加强向内地推广香港盛事,借助粤港澳大湾区优势,辐射全中国,将内地资源与盛事经济相结合,壮大本地经济。

第四、提升应对危机的能力。今次因为球王拒绝上场,便闹到满城风雨,若遇上敌意破坏,外部势力刻意干预,局面或更难控制,尤其是国际局面风诡云谲,必须小心防范,做好危机应变。

尽管今次体育盛事未能擦亮香港招牌,甚至沦为闹剧,但也不需因噎废食,自乱阵脚,全盘否定盛事经济的效果。港府应总结这次经验,从制度、合约、宣传等方面作出改善,与各界一起更好地部署同类盛事。

明天的贺岁杯,尚有17位国际顶级球星来港献技,之后还有首次在香港举办的LIV Golf职业巡回赛,以及巴塞尔艺术展、国际知名品牌时装秀、国际七人榄球赛等逾百项盛事接续举行,当局应痛定思痛,尽早加强对盛事活动中介的监督与支援,作出全盘规划,充分协调不同资源,确保盛事得到足够的支援。只要自身做足准备,就有足够底气应付任何挑战。

蔡晋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