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短命看血就知道?3类人血不好易中风!医生教5招养出长寿血

2024-08-15 13:43

从一个人的血液状态可看出寿命长短?有医生指出,有3种不健康的血液增加患上严重疾病之风险,可能导致过早死亡。对于这3种“短命血”,医生又提出5大改善生活习惯的建议,将“短命血”可在半年后变成“长寿血”!

血管

长寿短命看血就知道?3类人血不好易中风!

血液如何反映健康状态?日本心血管内科医生东丸贵信及爱媛大学抗衰老医学讲座教授伊贺瀬道也医生,接受日媒访问讲解“短命血”的特征。东丸医生表示,从医学角度解释,有3种血液状态可导致寿命缩短。

1. 浓稠的血液

原因:喝水不足,或者因腹泻、夏天炎热天气等原因导致脱水

特征:血液会变得浓稠及黏度高,流动性降低

影响:血液浓稠者较容易肥胖或出现高血压。这些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发展成血管硬化甚至导致动脉粥状硬化

2. 油腻的血液

原因:摄取过多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导致血液变油的原因

特征:当血液是健康的,血清会像是透明苹果汁的颜色;但如果血液中含有大量三酸甘油酯,血清则会呈现乳白色,就像乳酸菌饮料一样。这是由于脂肪分解所致,代表人体新陈代谢功能不正常或有血脂异常问题

影响:特别是当三酸甘油酯在体内累积时,脂肪细胞增加,并分泌出阻止血栓溶解的物质。血管内形成血栓可能导致脑梗塞及心肌梗塞危机

3. 容易凝结的血液

原因:压力是令血液容易凝结的主要因素。血小板的功能,是在人体受伤出血时聚集一起发挥止血作用,但当交感神经系统因精神压力受到刺激时,刺激血小板活化的荷尔蒙会增加,引致血液凝结

影响:血液容易凝结,更易形成血栓

改变5件事半年养出长寿血

东丸医生提醒,上述血液问题其实都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病相关。两位医生提出5大生活习惯建议,指出只须持续进行半年,就有望将“短命血”变成“长寿血”。

1. 多补充水分

建议:除了平日记得多喝水之外,在出门前、运动前、洗澡前等时候也要特别补充水分。

注意事项:年长、肾功能低下等低钠血症高危人士,建议使用含盐的口服补液。

2. 多喝西红柿汁

好处:西红柿当中的茄红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特性,有助改善与压力相关的血液黏稠问题。

建议:每天喝由成熟西红柿制成的西红柿汁,可有效摄取茄红素。

3. 多吃青背鱼类

营养成分:鲭鱼、沙甸鱼、秋刀鱼等青背鱼类富含Omega-3脂肪酸EPA。

好处:生活在北极圈的因纽特人虽然吃很少蔬菜,心脏病死亡率却很低,很可能是因为他们的主食——海豹和鱼,当中富含EPA。

功效:有研究发现,沙甸鱼有助降低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和胆固醇含量,以及改善红血球功能,即使是吃沙甸鱼罐头也能摄取到足够的EPA。

4. 避免吃太多水果

影响:水果含有的果糖,在小肠中的吸收速度比其他醣类更快,更容易在肝脏中转化为三酸甘油酯。

建议:避免在一天内食用太多水果或喝太多果汁,以免摄取大量果糖。

5. 多做带氧运动

好处:透过有氧运动放松交感神经,避免血液黏度增加,也有助降低血糖、三酸甘油酯及血压水平。

建议:达到呼吸变喘,但仍能对话的运动强度最为理想;也建议每天步行4000步。

中风1年夺3000人命注意12大症状

血液油腻浓稠易凝结,是导致中风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根据香港卫生署资料,中风是香港第4大常见死因,单在2020年就造成3164港人死亡。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爆裂”,令脑组织不能得到充份的养料和氧气,受影响的神经细胞因而坏死,产生各种神经症状,是为“中风”。

中风会出现哪些症状?

一旦出现以下情况则可能是中风症状,包括身体变得虚弱、脸部、手臂或腿部感到麻痹及/或颤动、半身不遂、言语不清/失去说话能力、嘴歪、眼斜、视力模糊不清、吞咽困难,最严重可导致昏迷或死亡

资料来源:《介护》、香港卫生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