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有料到】蔡晋:综合评估“高才通”成效,灵活调整人才政策

2024-09-02 09:36

港府近年在引进人才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措施,当中最受欢迎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成功引进了不少优质企业和人才,但也衍生若干乱象,劳福局已预告相关政策将有调整,更指出人才政策最重要是找到香港需要的人才,尺度要合适及严格。可以预视,未来“高才”续签,务必要真正符合香港需求,并对本港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积极影响。

高才通

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高才通)于2022年底推出,申请人须年收入达250万元以上,或本科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并满足一定工作年限等。计划符合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支持香港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推出仅用一年便完成了三年的吸才目标。

截至八月初高才通共有9.3万人申请,逾7万宗获批。香港的各项人才计划共计收到逾34万份申请,其中21万份获批,逾14万申请人已抵港,证明本港对人才有一定吸引力。

不过,随着“高才落地找工难”之声此起彼落,不时谣传该政策将取消,网上甚至流传所谓“高才通创业攻略”,声称一年便可领取特区政府百多万元补贴。还有“续签攻略”,指“如果申请人找不到工作,便去保险公司做经纪,甚至开空壳公司等等”。当局急急澄清外,更表明若聘用的公司没有明显业务运作,将无法成功续签。

高才通计划的检讨优化因而备受关注。事实上,计划推行之初,当局便已表明会适时检讨,目前检讨工作已近尾声,检视范围包括计划推行成效及经验、高才对本港经济的贡献、本港未来发展需要怎样的人才等,显示政府希望更精准地匹配市场需求与人才供应。

当局正研究更新合资格大学名单,除了“双一流”大学毕业生有望被纳入名单,更重要是对应国家规划、“八大中心”和新质生产力建设所需,优先为缺人手行业或岗位输入人才,以及精准界定哪些大学最能提供相关人才。

当局更表明,会加倍小心审批从事保险工作等自僱人士的续签,重点关注申请者做了多少工作以及相应的经济效益、是否居港、是否有相关证明可供核对,以及相关公司是否在港有办公室、有否产生收入和利润等。

要评估“高才通”人才对香港经济贡献,应多个角度综合分析,包括直接的经济活动(如创业、投资)和间接贡献(如技术转移)。还有要看其是否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否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并提高了本地劳动力的素质和竞争力。

根据劳福局估计,高才通每年可带来约340亿元的直接经济贡献,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约1.2%。地产界也指,“高才通”令劳动人口及高收入人士规模回升,对住宅租务需求有支持。而事实上,有调查指86.4%的高才家庭选择租房,买楼者仅近9%,显示人才对买楼观望为主,令借助高才通带旺楼市的期望落空。

现时“高才”主要投身于金融服务、创新及资讯科技、商贸等行业,并以从事管理和专业工作居多,月入中位数达5万元。但也有逾两成人仍未就业。有报道指曾有高才通C类申请人来港找不到工作,遂返回内地。某些高科技人才在腾讯、华为身居要职,惟香港无土壤供其发展,若去当推销员、卖保险,浪费专长,早晚会离去,大家期望的经济效益也会消失。

政府需要积极思考是否就业配对出了问题,更要有整合人才的政策,除了在审批时留意申请人的专业,避免某一类人才过剩,更应有措施鼓励透过来港人才创业,推动本港经济发展。

另外,目前5.6万名已到港人才中,60%已婚,估计入读港中小学的高才通子女至少逾万人。去年首10个月,各项人才计划共逾4.7万未成年受养人获准来港,直接惠及面临杀校的小学。事实上,自“高才通”实施以来,本地无论公、私立或国际学校,都出现不少插班生,惟学额有限,“插针”都难。有报道指,曾有“高才”为促成子女插班,向校方送红包。相关乱象,不但对本地学生构成不公,也可能令人才因为子女缺乏教育配套,影响留港意愿。

虽然港府成立了人才办,支援申请者来港后的就业、住屋、子女教育等需要,但当局须要有整全大计,解决配套设施不足、就业障碍、学额有限等问题,以确保人才及其家庭能在港长期稳定发展。

评估“高才通”计划的长期影响,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科技、政策等方面。通过分析如经济指标、就业率、创新指标等相关数据,进行量化评估。同时需要建立定期检讨机制,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人才政策,确保相关措施具竞争力,并有效应对香港人力的需要。

蔡晋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