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七月三十装路香”,跨越三百年的文化盛宴

2024-10-18 11:54

日前,在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横山村,一场盛大的民俗活动——“七月三十装路香”如约而至。傍晚时分,横山村形成了一条蜿蜒曲折、香气扑鼻的“香路”。随着一阵激昂的鼓点响起,“火龙”开始在街道上翻腾跳跃,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而下,宛如一条“火龙”在夜空中翱翔。

据了解,“七月三十装路香”习俗300多年前传入珠海斗门。2012年,“七月三十装路香”被正式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场跨越三百年的文化盛宴,承载着当地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邻里关系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W1a

▲火龙盘旋在夜空中。斗宣供图

W1b

▲传承人郑卫娟(右一)与表演者合影。斗宣供图

W1c

▲今年的表演者妆容都有所提升。 斗宣供图

古老起源与沙田风情

古代的斗门一片汪洋,生活着浮家泛宅的古老疍民群体。明清以来海面沙田浮露,疍民和各地移民参与围垦,在沙田上新建镇村。300多年来,疍民借鉴西江上游民间在农历七月三十佛教尊神地藏王成道日“装路香”习俗,在各村“装路香”,使疍民和移民凝聚起来,七月三十装路香成为独具沙田特色的民俗活动。

白天,民众沿本村的道路舞龙巡游;晚上,各户从家门口出发,沿着当年开发的道路、农田、鱼塘、基围装摆点燃的香枝,舞火龙,故名“装路香”。300多年来,随着各村沙田开发范围不断扩展,路香也跟进延布,反映沙田围垦开发序列。

这项民间传统习俗于每年的农历七月三十(如遇小月,则为七月廿九)举行。傍晚7时30分,村民每户都在自家的房屋四周及门前小路两旁按1尺左右的间隔安放自制的香墩,并在每个香墩上插上3支点着的香枝;同时,在通往禾塘的小路两旁和禾塘四周以及村社等地,也装上点燃的香枝,寓意一路兴旺、人寿年丰。

拜祭时,敬备祭品一般为香火、红烛、金箔元宝、鞭炮等,再加上苹果、龙眼、火龙果、鲜花及一壶清水、三个杯子。祈求地藏王保佑太平盛世、国泰民安,家人身体健康,丁财两旺、五谷丰登、事事顺心。因家家户户都在同一时间装香拜祭,村内香火成行成列,烟雾缭绕。

之所以舞动的是火龙,据说因火寓意兴旺、寓意火红;之所以在村道前行直至禾塘、村社,则是寓意一路火红,一路旺旺相相,直至达成愿望。为祈求地藏王多恩赐鸿运福气,家家户户都制作龙身架参与舞火龙,有的家庭甚至制作好几个,很多外出工作的人也都专程赶回村参与此项活动。

七月三十装路香广泛流传于斗门全区各镇村,其中莲洲镇横山村是主要传承点之一。据莲洲镇横山村民郭幸福回忆,其祖父曾经说过,斗门地区这一习俗起码历经几百年。郭氏家族自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的十八世祖至今,除动乱之年中断之外,装路香舞火龙的习俗至少已传承了260年。另据斗门镇众多古村落的村民称,此一习俗是祖祖辈辈沿袭下来,同样也有数百年的历史,而且自1751年起还盛行装路香之前的几天,择日专程前往重建的龙归寺祭祀地藏王的习俗。

文/杨雪薇 图/李旭(除署名外)

星岛日报海外版 羊城晚报社 联合编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