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版“龙之家族”,潜藏江门五邑

2024-10-25 10:54

风靡世界的《冰与火之歌》,描述了一个能够驾驭巨龙的王族,人称“龙之家族”。而在现实中,“龙”作为中国传统神话裹的瑞兽图腾,潜藏于山水乡土之中。在江门五邑,每逢春节、元宵、中秋,荷塘纱龙、司前金龙、陈山香火龙、舞草龙、赤坎火龙等“神龙”纷纷起舞,热闹非凡,组成侨乡特色的“龙之家族”。

火树银花,神龙抬头。桃源镇供图.jpg

▲火树银花,神龙抬头。桃源镇供图

从9月16日至10月2日,鹤山举行“龙腾‘非遗’文化月”活动。桃源钱塘彩龙及沙坪、雅瑶各村的香火龙闪亮登场,由此亦能一窥侨乡“龙之家族”的盛况。

侨乡“龙之家族”有多庞大?通过梳理江门市“非遗”项目便可明了。截至9月,荷塘纱龙是唯一入选国家级“非遗”的五邑“神龙”;省级“非遗”则有陈山香火龙;市级“非遗”包括了潮连芝山纱龙、双水蕉树龙、三江龙乡游龙、司前金龙、护龙村舞火龙、竹朗金龙;至于县(市、区级)“非遗”就更多了,总计有潮连火龙、良溪舞火龙、舞草龙、赤坎大梧火龙、钱塘彩龙、黄洞香火龙、圣堂香火龙等。

今年新春期间三江龙乡游龙。郭永乐摄.jpg

▲今年新春期间三江龙乡游龙。郭永乐摄

农历正月十三开平泮村灯会上金龙起舞。黄锡球摄.jpg

▲农历正月十三开平泮村灯会上金龙起舞。黄锡球摄

村民为香火龙“点龙睛” 。欧蕊荣摄.jpg

▲村民为香火龙“点龙睛” 。欧蕊荣摄

老人教导小孩“插龙香”。欧蕊荣摄.jpg

▲老人教导小孩“插龙香”。欧蕊荣摄

侨乡“龙之家族”的血脉中,蕴含着中华文化不断融合、代代传承的精髓。如国家级“非遗”荷塘纱龙,最初是由明代举人李唐佐在本地草扎游龙的基础上模仿四川彩龙扎成纱龙灯,后不断改进,一直传承至今;而陈山香火龙则源自鹤山雅瑶陈山李氏对先祖李晟的纪念。相传,唐代中期名将西平王李晟用“火龙阵”大败叛逆朱泚、佐兴中唐,后形成相关习俗,由李晟的后裔于南宋咸淳年间从中原经赣、粤辗转传入鹤山陈山村李族聚居区,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又如三江龙乡游龙,相传是当地赵氏族人缅怀赵宋皇族先祖,故此创设游龙习俗;又如鹤山桃源的钱塘彩龙,则是当地王氏族人怀念故乡先祖的习俗。钱塘(今浙江杭州附近)位于钱塘江的入海口,每年中秋前后,钱塘大潮蔚为壮观。旧传,每年中秋节前后,为了镇恶辟邪,确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当地老百姓都会举行舞龙活动。明代后期,王氏先祖于浙江杭州钱塘江附近举家迁到鹤山桃源,并在此安居、开枝散叶,渐渐形成了一个村落。因怀念故乡,王氏先祖便以“钱塘”命名这个村落,并且一直沿用至今。王氏先祖在举家南迁之时也把钱塘舞龙习俗带到鹤山。

从南宋末年起,珠玑巷南迁、崖山海战后赵宋皇裔隐居、客家人迁居等历史事件,将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带来江门五邑,并与当地民俗融合,形成了如今独特的侨乡文化。而在此过程中,侨乡“龙之家族”历经数百年孕育、成长,至今已成大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