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舞九霄,姿态各异

2024-10-25 10:56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侨乡“龙之家族”成员特色鲜明、制作方法各异,舞动起来也有不同风格。

其中,国家级“非遗”荷塘纱龙就是典型的“布龙”。其龙骨等用竹篾、铁线、麻绳扎制,表面裱糊轻纱,并在其上贴金绘彩;每一节龙厢裹装点特制的蜡烛,舞动时烛光闪烁、华彩亮丽、栩栩如生。荷塘纱龙最具花式与技巧功力的当属走“莲花桩”“梅花桩”“海棠花”和在特制的龙桥上,作“戏水”“卷塔”“卷螺”等高难套路。据介绍,“莲花桩”要在地上插设十三根桩柱,“梅花桩”要插设十七根桩柱,“海棠花”则要插设十一根桩柱。纱龙要绕桩而舞,舞的过程中,不能碰倒一根桩柱。在夜空中,桩灯闪烁,通体透亮的纱龙游动翱翔,在龙珠的带引下,按桩位分别舞成“六瓣莲花形”“八瓣梅花形”和“五瓣海棠花形”,构建出丰富多彩的花式图案,展现了纱龙游动时的多姿多彩的矫健形态。

陈山香火龙龙头需由10多名青壮年舞动。欧蕊荣摄

▲陈山香火龙龙头需由10多名青壮年舞动。欧蕊荣摄

钱塘村的“龙女”们。桃源镇供图

▲钱塘村的“龙女”们。桃源镇供图

至于省级“非遗”陈山香火龙,则是五邑地区草龙插香习俗的典型。五邑侨乡农业发达,禾草、竹子等植物随手可得。陈山人就以大竹筒作香火龙头、尾骨架,外覆以山草、蕉树皮等材料;龙身以麻绳、铁丝为筋,以树枝叶包扎;待到起龙之时,村民在龙头、龙身、龙尾插遍星星点点的香火,尽显火龙之姿。由于龙头大而重,舞动时需要10余个青壮年劳力,手持固定在龙头背面的竹竿,方能舞动起来,龙尾比龙头稍轻,也需要五六个青壮年操纵。巡游时,龙头威武雄壮,龙身龙尾左摇右摆,整条龙在暗夜中被香火勾勒得轮廓分明。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其它地区舞龙均以青壮年男性为主的风俗,侨乡“龙之家族”包容、与时俱进的特色更为鲜明。在鹤山桃源钱塘村,未成年小孩可在农历八月十四舞“火水龙”,八月十五则由村中男丁舞“纱龙”,到了八月十六,则由本村女性舞“彩龙”。英姿飒爽的“龙女”成为舞龙期间的一道亮丽风景。而在荷塘篁湾村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学生早早接触纱龙,不少孩子主动加入学校纱龙队,纱龙舞成为这些学校的拿手表演节目。这种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态度,让舞龙习俗在五邑大地深受欢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