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知道超加工食物影响健康,不过有英国营养师指出,有5种看似“健康”的食物,原来亦藏超加工风险,当中竟包括其中1种奶类。
5种“健康”食物属超加工 这种奶上榜!
英国营养师Kayla Daniels接受英媒《Daily Mail》访问指,不少超加工食物因含有人造色素、防腐剂等成分,经常摄取恐出现肥胖、中风等心血管病、糖尿病及癌症等风险。因此她列举出以下9种最损害健康的超加工食品,其中有5种食物更是看似相对“健康”:
5大“健康”食物属超加工:
1. 乳酪
加工成分:部分乳酪产品或被添加增稠剂、人造甜味剂等
影响:经常食用甜味剂等成分恐促进胰岛素释放,令身体出现胰岛素阻抗,增加患糖尿病等慢性病风险
2. 植物奶
加工成分:部分产品或含精炼种子油和增稠剂等,其含量比普通材料高,以改善口感及保鲜
影响:精炼种子油的Omega-6可致身体发炎,影响健康;增稠剂则会干扰消化过程,影响肠道健康
3. 蛋白能量棒
加工成分:部分产品含人造甜味剂、棕榈油等
影响:人造甜味剂恐致身体嗜糖,影响肠道健康;棕榈油的饱和脂肪含量高,易致胆固醇水平上升,恐增患心脏病风险
4. 代餐奶昔
加工成分:部分产品含增稠剂等添加剂
影响:添加剂恐损害肠壁完整性,影响消化,有机会导致结肠发炎;添加剂亦会破坏肠道微生态,影响身体整体免疫力
5. 燕麦棒
加工成分:部分产品或添加大量糖分,以增强风味和改善口感
影响:令身体能量激增,然后崩溃,最终影响情绪和注意力
其他高风险超加工食物:
6. 方包
加工成分:以精制麵粉制成,营养成分和纤维含量比普通麵粉少,而且会添加乳化剂
影响:乳化剂会破坏肠壁上的黏液屏障,易致坏菌滋生,可致多种慢性发炎疾病,包括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7. 即食面
加工成分:钠、增味剂、味精等
影响:过量钠质可致高血压,增加患心脏病和中风风险;增味剂、味精等可致偏头痛、过度活跃症、恶心和轻度脑部发炎
8. 香肠
加工成分:防腐剂焦亚硫酸钠(metabisulfite)、硝酸盐和钠
影响:恐致气喘、气管敏感等呼吸道症状,另增患大肠癌风险
9. 健怡可乐
加工成分:人造甜味剂、梳打水
影响:增患2型糖尿病风险。另有研究指汽水与细菌感染、败血症,甚至器官衰竭有关
什么是超加工食物?对身体有何影响?
对于超加工食物的定义,香港食安中心指出,“超加工食品”一词最早来自巴西圣保罗大学研究人员在2009年撰写的一份学术研究报告。
研究人员推出“NOVA分类”,即根据食品加工程度将食品分类的方法,旨在加深认识食品加工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因为营养素被认为不足以反映食品加工对健康的影响。现时,粮农组织的刊物把食品分以下4类:
第1类:未加工或最低加工食品
定义:处于天然状态或经过最低限度加工,例如制乾、冷藏和真空包装等。
食物例子:新鲜水果、冷藏蔬菜及奶粉。
第2类:烹饪成分加工食品
定义:在家中或餐厅的厨房烹煮时使用的配料,在压榨、精炼和碾磨等过程中产生。
食物例子:植物油、糖及盐。
第3类:加工食品
定义:由第1类和第2类合併而成。
食物例子:以盐水浸制的罐头蔬菜、以油封存的罐头鱼及添加盐或糖的果仁和种子。
第4类:超加工食品
定义:这些食品通常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制造;糖、油及脂肪和盐常常混合在一起作为配料;具有超加工食品特点的配料,为烹调时不常用的成分或各类别添加剂(如增味剂、色素及人造甜味剂)。
食物例子:碳酸饮品、薯片、曲奇、即食麵及冷藏薄饼
超加工食品特性、营养:
高游离或添加糖含量
高饱和及反式脂肪含量
高钠
高能量密度
低蛋白质含量
低纤维含量
低钾含量
食安中心引述多个国际组织及期刊报告资料,指出这类食物对健康有不良影响,包括导致肥胖、糖尿病或中风,建议须减少及避免进食。
超加工食品须全戒?日常饮食如何降风险?
要完全戒吃“超加工食物”吗?如何减低伤害?食安中心建议,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健康均衡的饮食,跟从健康饮食金字塔,适量及多元化进食各类食物,而非完全避免超加工食品。为此,较为重要的是考虑食物的营养价值而非单单考虑食品加工程度。
本港衞生署推广的健康饮食原则之一,就是减少进食高油、盐、糖,以及经醃制和加工的食品,可透过以下方法实行:
饮用清水、加入1片新鲜水果(如柠檬、橙)浸泡的水或清茶,以代替碳酸饮品。
以不加盐及不经油炸的果仁和种子,以及水果(如新鲜苹果切片、不添加糖的杏脯乾)作为小食,而非薯片和曲奇。
在家配制健康膳食,例如加入新鲜或冷藏蔬菜、鲜肉或鱼块一起烹煮非油炸汤麵,而不是午餐肉或香肠即食麵。
养成善用营养标签选择合适的预先包装食物的习惯,选择糖和盐含量较低的食物,以减少摄取“超加工食物”当中高脂肪、高盐及高糖食品。
资料来源:《Daily Mail》、香港食物安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