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落下帷幕,前总统特朗普将重回白宫,外界忧心,他第二任期内,美中关系将迎来更加动荡的时刻。如果特朗普兑现竞选时的承诺,未来几年,两国间的经贸关系可能遭受灾难性的重创,高度关注中国将如何出招。
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对来自中国的三类商品征收关税,加征幅度为7.5%至25%不等,此次竞选时,他承诺是对所有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而且幅度为60%或更高,如果特朗普兑现这一诺言,仅关税这一项政策就可以抹去大部分中国对美出口,一场新的贸易战已胁迫在眉睫。相比2018年,如今的中国有了更多准备,以应对贸易战的冲击。
外界观察到,中国近年来持续追求粮食进口来源多样化,可能会使中国在新一轮美中农产品关税战中处于有利地位,而且能够减少中国在粮食安全方面受到的损害。中国将更多的粮食订单送给了巴西、阿根廷、乌克兰和澳洲等国家。根据中国海关数据,今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的份额已从2016年的40%下降至18%,而巴西的份额则从46%增加到76%。与此同时,中国也提高了中国国内的农作物产量。中国畜牧业企业一直在减少饲料中豆粕的使用量,这有助于减少中国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当局也批准转基因大豆和玉米品种以提高产量。此外,中国如今有更多招数可选择,如对美国农产品征收关税、限制关键原材料出口、制裁美国企业,甚至通过让人民币贬值来保持出口竞争力等反制措施。
在美国大选投票日前夕,中国总理李强就高唱自由贸易,批评全球日益增长的保护主义势头,并强调中国开放市场的承诺,并称,“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越要坚持开放、扩大开放、提升开放,推动持久的和平稳定、发展繁荣。”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出台了许多扩大“制度型开放”的措施,包括在疫后对大约60国推出免签证政策,受惠的包括法国、德国、挪威、丹麦、韩国等发达国家。中国关税总水平已下调至7.3%,低于9.8%的入世承诺。而举办进博会,本身亦为中国扩大开放合作的重要举措。可见中国扩大开放,并不停留在口头层面,是有实际行动的。
李强表示,中国对实现今年5%的GDP增长目标和未来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李强的这一乐观态度看似得到了最新数据的支援。财新10月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从9月份的50.3升至52.0,中国官方和财新制造业PMI数据也均显示中国10月份制造业活动扩张。这背后与当局推出系列刺激经济复苏的措施有关,中国曾在今年9月推出一轮力度甚猛、范围甚广的救市措施,成功带动中港股市反弹,两地楼市亦迎来近年罕见的荣景。但因为相关措施力度与市场期望仍有一定落差,包括美国财长耶伦在内的财金专家均认为,上述措施并不足以解决中国国内需求不足问题。目前,外传,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近期会公布规模达10万亿元人民币的刺激方案。分析认为,救市效果相信会比上一轮的好,既可提振民众信心,亦可鼓励外资大胆进军中国,稳预期稳信心,为中国经济带来更大提振作用。有消息更称,特朗普当选,美国对中国的压力可能会加大,北京可能会加大刺激力度。
特朗普将于明年1月20日正式上任,美中新一轮贸易战,两国关系是否会再度陷入冰点,都值得观察。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