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己人”“雅姿娘”“做升理”“过浪险”“鹤够力”……回到家乡团圆时,一声声亲切的家乡话,便是所有海内外潮汕儿女最温暖的联结、最牢固的身份认同。作为中国保留古汉语元素和特点最丰富的方言之一,潮语素有“华夏遗声”“古汉语活化石”之称,是潮汕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潮汕儿女的有声标识,维系着海内外潮人的桑梓情谊。
潮语,也叫潮汕方言、潮州方言等,学术专称是粤东闽方言,隶属于汉语七大方言之一的闽方言下属的闽南次方言,是省内三大民系中的潮汕民系母语方言的代表。
▲汕头侨批文物馆内生动再现送批、收批时的场景。赵映光摄
▲多个版本的潮声十五音字典。林伦伦供图
提起潮语,许多人都会夸张地说,这简直是“全宇宙最难学”的方言了。确实如此,由于有机融汇了中原古汉语和闽南土音,并保留了古汉语从先秦、汉魏六朝、唐宋、元明清不同历史层次的语音特点和大量词语,潮汕方言的古韵犹存几达神秘地步。潮汕人如今脱口而出的方言中,“人客”是客人,“宽行”即慢走,“踢跎”指游玩,这些都采用了古语法;而在日常生活中,仅是家庭成员间的称谓,便让人听之有如生活在一部活脱脱的现代版古装戏中:“新妇”(媳妇)是“儿媳妇”,“新妇”的公公为“大官(倌)”,婆婆为“大家”,小叔子为“少郎”。
在国家语保工程广东省首席专家、著名方言学家林伦伦看来,趣味押韵的潮汕方言熟语最能体现老百姓生活中的集体智慧,有明显的民系族群地域特征,是潮汕人民在生产、劳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提炼而成的,属万千潮人的智慧结晶,反映了潮汕民系岁时节俗、生产习俗、饮食风俗、人生礼俗、价值观念、教育理念、民间文艺等方方面面,表达了潮汕人民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在异域他乡打拚的艰苦岁月裹,潮剧潮乐和潮语歌谣等乡音,帮众多潮汕人留住了乡愁的记忆,也伴随着他们的足迹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不断被传承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