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热评】恶劣气候暴现,人类仍太极推诿

2024-12-07 14:36

联合国最高法院近日开庭审理其历史上最大的案件,并开始两个星期的听证,以确定世界各国应依法采取哪些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并帮助脆弱国家应对其毁灭性影响。不过,法院的任何裁决都不具约束力,无法直接迫使富裕国家采取行动帮助陷入困境的国家。

截至2023年的十年中,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约4.3厘米,太平洋部分地区上升更多。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全球气温自工业化前时代以来也上升了1.3摄氏度。由于担心自己可能被不断上升的海水淹没,经过一些岛国多年的游说,去年联合国大会要求国际法院就“各国在气候变化方面的义务”发表意见。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曾表示,希望法庭确认破坏气候的行为是违法的。设在海牙的国际法院从12月2日开始在两星期内听取99个国家和十多个政府间组织的证词。这是这家机构近80年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听证。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法院的任何裁决都不具约束力,无法直接迫使富裕国家采取行动帮助陷入困境的国家。但从积极的角度看,裁决是一个强有力的象征,且可以作为其他法律行动的基础。

上月底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9次缔约方大会上,各国就富裕国家如何在气候灾难面前支持贫穷国家达成一项协议。富裕国家已同意在2035年前每年至少筹集3000亿美元,但总额仍低于专家和受威胁国家所说需要的1.3万亿美元。且这项协议也是多方角力至最后才勉强达成共识。

根据联合国委任的气候融资独立高级别专家组估算,若要将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温度升幅控制在摄氏2度以内,每年便需要1.3万亿美元经费,藉以研发和应用相关科技。但对许多国家特别是穷国而言,政府预算须要严格控制,而且相比扶贫、医疗、教育等牵涉民生的政策范畴,应对气候变化未必属优先事项。反观富裕国家却有更大空间与资源,不过欧美一些国家并不甘愿缴纳巨资。对于每年3000亿美元的额度,发达国家都觉得太高,而发展中国家则批评金额低得令人感觉受辱。

但气候危机并不会等待富国与穷国讨论出最佳方案,每迟疑一分钟,气候危机就加重一分。根据欧盟哥白尼气候变迁服务中心年初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为摄氏14.98度,是1850年有纪录以来最热一年。与此同时,暴雨暴雪等异常气候频发,韩国上月底迎来“恐怖湿雪”,11月降雪量超过20厘米,气象观测以来尚属首次。西班牙10月底发生的严重暴雨洪涝导致两百多人死亡。《柳叶刀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2024年报告》预估,到本世纪末,气候变化每年或将夺走300多万人生命。

更令人忧心的是,即将上任的特朗普可能在第二任期将美国撤出气候变化谈判进程,他曾称气候行动为“骗局”。人类挽救地球,挽救人类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但现实是,恶劣气候频现的同时,人类仍大打太极,互相推诿。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