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热评】的士装CAM只是起步,改革行业任重道远

2024-12-16 09:01

香港的士服务曾经备受推崇,尤其是车费相对大部分外国大城市便宜,但最近十多二十年,本地居民以至旅客对香港的士服务的评价却急转直下。包括截车难、常拣客、拒载多;电子支付拒收、人民币拒收,有时连一千元、五百元的港纸也拒收;不少司机礼貌欠佳、不懂普通话或外语、唔识路又不用导航系统,甚或故意兜路和滥收车资劏客;还有部分年长司机的健康隐患,一些较年轻司机的驾驶态度问题等等,即使收费不高亦令乘客坐得一肚气。

服务参差 影响旅业形象

须知不少旅客在落机、落船或落火车后,第一样光顾的本地服务就是的士,的士服务差对香港旅游业和整体形象的影响巨大,因而成为了内地旅客在小红书的热门骂港话题。

政府多年前已知悉有关问题,提出另设收费较高,希望服务因而会较好的“优质的士”计划,但因为触及现有车主、车行和司机的既得利益而胎死腹中。警方及运输署亦有加强执法,但往往因举证困难及法庭判刑较轻,而起不到很大阻吓作用。

在另一边厢,的士业界亦抱怨政府对非法“白牌车”、网约车、“幽灵的士”及佔行业少数的“黑的”打击不力,以及不断拖延、压低他们的加价申请,令业内的好司机面对不公平竞争。司机收入微薄,车行经营困难,车主牌价下跌,自然难以吸引新投资和年轻司机入行,导致服务供应和质素每况愈下。

立法会早前已通过引入的士司机违规扣分制和“的士车队”制度,前者希望加强对“坏司机”的阻吓力,后者则尝试扭松传统的的士营运及收费模式,通过新增以集团式、预约式营运的车队的士,来推动旧有的个体户的士改善服务。有关改革方向正确,惟扣分制仍未有解决举证难的问题,而首批车队的士只有3500部,相对于全港现有18000部的士只占少数,成效存疑。

恶性循环累斗累 每况愈下

政府近日再度出招,提议强制所有的士安装车厢摄录机、行车记录仪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以及必须提供最少两种电子支付方法。除了便利及保障乘客,有助警方举证和提升道路安全,对保障好司机,减少与乘客争拗亦大有好处。有关规定早已在内地、澳门及部分外国城市实施,在技术上或私隐保障上早已不成问题,一早就应该在港推行。

有业界质疑有关要求为何是针对司机而非车主、担心部分年长司机不懂得使用有关系统,以至要求政府补贴有关安装及营运开支等。亦有议员担心部分司机为了不让税局或车主知悉其真正收入,而故意选用一些较偏门的电子支付系统,以至以坏机等借口阻挠乘客使用。

这些都牵涉的士行业的一些基本性问题,就是车主、车行司机之间的疏离关系和利益不一致。部分的士车主只视的士牌为收租以至炒卖工具,只顾收租而不理车行营运及司机好坏。部分的士车行亦仅扮演车主与司机之间的中介角色,司机欠缺管理和不愿多作投资以提升服务。部分年长司机同时是车主,没有退休或被淘汰的压力,欠缺动力和能力作出新投资或学习新技能。三者形成一个“累斗累”的恶性循环,令行业发展不断走下坡。

曾几何时内地的的士(出租车)服务也相当吓人,包括车身残旧污糟,司机质素参差,港人乘坐往往会被滥收车资甚至担心人身安全。但经过内地当局多年大力改革,将的士行业车队化、企业化、年轻化、智能化,还有近年的新能源化,再加上网约车的“内捲”竞争,成功令内地的士行业焕然一新,服务又平又好。

香港的的士服务必须更大刀阔斧地,从行业的营运模式和发牌制度进行改革,打破利益固化藩篱,切勿遇难避事。扣分制、车队的士及车CAM规定只是起步,新任运输及物流局局长任重而道远!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相关阅读

【星岛热评】的士装CAM只是起步,改革行业任重道远 | 星岛环球网

【星岛热评】的士装CAM只是起步,改革行业任重道远

发布时间:2024-12-16 09:01

香港的士服务曾经备受推崇,尤其是车费相对大部分外国大城市便宜,但最近十多二十年,本地居民以至旅客对香港的士服务的评价却急转直下。包括截车难、常拣客、拒载多;电子支付拒收、人民币拒收,有时连一千元、五百元的港纸也拒收;不少司机礼貌欠佳、不懂普通话或外语、唔识路又不用导航系统,甚或故意兜路和滥收车资劏客;还有部分年长司机的健康隐患,一些较年轻司机的驾驶态度问题等等,即使收费不高亦令乘客坐得一肚气。

服务参差 影响旅业形象

须知不少旅客在落机、落船或落火车后,第一样光顾的本地服务就是的士,的士服务差对香港旅游业和整体形象的影响巨大,因而成为了内地旅客在小红书的热门骂港话题。

政府多年前已知悉有关问题,提出另设收费较高,希望服务因而会较好的“优质的士”计划,但因为触及现有车主、车行和司机的既得利益而胎死腹中。警方及运输署亦有加强执法,但往往因举证困难及法庭判刑较轻,而起不到很大阻吓作用。

在另一边厢,的士业界亦抱怨政府对非法“白牌车”、网约车、“幽灵的士”及佔行业少数的“黑的”打击不力,以及不断拖延、压低他们的加价申请,令业内的好司机面对不公平竞争。司机收入微薄,车行经营困难,车主牌价下跌,自然难以吸引新投资和年轻司机入行,导致服务供应和质素每况愈下。

立法会早前已通过引入的士司机违规扣分制和“的士车队”制度,前者希望加强对“坏司机”的阻吓力,后者则尝试扭松传统的的士营运及收费模式,通过新增以集团式、预约式营运的车队的士,来推动旧有的个体户的士改善服务。有关改革方向正确,惟扣分制仍未有解决举证难的问题,而首批车队的士只有3500部,相对于全港现有18000部的士只占少数,成效存疑。

恶性循环累斗累 每况愈下

政府近日再度出招,提议强制所有的士安装车厢摄录机、行车记录仪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以及必须提供最少两种电子支付方法。除了便利及保障乘客,有助警方举证和提升道路安全,对保障好司机,减少与乘客争拗亦大有好处。有关规定早已在内地、澳门及部分外国城市实施,在技术上或私隐保障上早已不成问题,一早就应该在港推行。

有业界质疑有关要求为何是针对司机而非车主、担心部分年长司机不懂得使用有关系统,以至要求政府补贴有关安装及营运开支等。亦有议员担心部分司机为了不让税局或车主知悉其真正收入,而故意选用一些较偏门的电子支付系统,以至以坏机等借口阻挠乘客使用。

这些都牵涉的士行业的一些基本性问题,就是车主、车行司机之间的疏离关系和利益不一致。部分的士车主只视的士牌为收租以至炒卖工具,只顾收租而不理车行营运及司机好坏。部分的士车行亦仅扮演车主与司机之间的中介角色,司机欠缺管理和不愿多作投资以提升服务。部分年长司机同时是车主,没有退休或被淘汰的压力,欠缺动力和能力作出新投资或学习新技能。三者形成一个“累斗累”的恶性循环,令行业发展不断走下坡。

曾几何时内地的的士(出租车)服务也相当吓人,包括车身残旧污糟,司机质素参差,港人乘坐往往会被滥收车资甚至担心人身安全。但经过内地当局多年大力改革,将的士行业车队化、企业化、年轻化、智能化,还有近年的新能源化,再加上网约车的“内捲”竞争,成功令内地的士行业焕然一新,服务又平又好。

香港的的士服务必须更大刀阔斧地,从行业的营运模式和发牌制度进行改革,打破利益固化藩篱,切勿遇难避事。扣分制、车队的士及车CAM规定只是起步,新任运输及物流局局长任重而道远!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