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对于华人而言,那么陌生,也那么熟悉。秘鲁是华人最早到达和聚居数量最多的南美国家之一,拥有中国血统的秘鲁人目前占秘鲁总人口的约十分之一,当地人甚至把华人称为“老乡”。几个世纪的民间往来和人文交流,让分处大洋两岸的古老文明的“距离”不断拉近。
绵延不断的人文交流,让秘鲁的饮食带上了明显的中餐印记:中餐馆在秘鲁被称作“Chifa”(吃饭)。炒饭(Chaufa)作为常规食物,登上了大多数当地餐馆的菜单。Chifa一词,还被利马的年轻画家化用为文化符号,与本土饮料“印加可乐”一起融入到艺术创作中。近年来,汽车、电子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华商产品也源源不断地进入了秘鲁市场。
南美洲是世界上一个重要的华侨华人分布区,在南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33个国家中,华侨华人总数约有121万,南美地区有中国血统的华裔约有340万。自20世纪40年代末起,南美各国的华侨人数不断增加。从香港、台湾以及从东南亚国家移入南美的大批新华侨,其中有商人、企业家和劳工。
战后南美华商经历了从传统的以华埠为中心、经营产业单一的帮会家族式企业向传统企业与现代大企业并存的、多元化、多层次格局演变的历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南美华侨华人中也涌现出一批较有影响的华商和企业家。如巴西的林训明经营的愉港植物油公司,其属下企业的豆油出口量居巴西首位。巴西华侨企业家魏书进经营的向台湾出口的薄荷油,占巴西薄荷油出口量的1/2以上。旅秘侨领、通惠总局顾问戴宗汉旅居秘鲁60馀年,致力于秘鲁农垦事业,培育出高产良种水稻,向当地农民传授生产技术和经验。1968年秘鲁议会授权政府向他颁发了勋章和奖状。
近日有媒体称,中资控股的秘鲁钱凯港一旦建成,可能成为南美洲“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商业中心”,因此美国担忧中国将加大对“美国后院”的影响力。毕竟,美国把海洋通道相关技术视为关键技术,认为在太平洋和大西洋沿岸建立由中企运营的港口,就会威胁美国对整个西半球的影响力,并在关键时刻影响美国东西海岸之间的人员和物资部署。与此同时,拜登政府推出了“美洲繁荣伙伴关系”和名为“重建更美好世界”(B3W)的全球基建计划,博弈在所难免。
这座能直抵亚洲的巨型港口,让秘鲁和周边国家拥有了直达亚洲、尤其是通往中国港口的航线,将为秘鲁乃至整个南美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助力。成为“南美的新加坡”是秘鲁的一个美好愿望。不过,专家表示,要想实现并不容易。“因为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有地缘优势,钱凯港作为一个港口很难完全达到新加坡的这个优势,但是它可以成为南美洲和亚洲交流交往的枢纽。”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