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为香港第2号致命癌症,可如何及早发现? 卫生署昨日(12月30日)宣布,1949年至1975年出生的合资格香港居民,由2025年1月1日起符合资格参加政府资助的新一年度的“大肠癌筛查计划”。 署方表示,计划自推行以来,已有约3,300人确诊大肠癌。 到底何谓合资格人士? 如何参加? 大肠癌有何征兆?
大肠癌筛查计划 揭3300港人确诊
卫生署指,大肠癌筛查计划自2016年推行以来,今年(截至12月1日)新参与计划的人数共约8.05万人,是最多人参与的年份,累计则已有约50.7万名合资格人士参与计划,结果有以下发现:
约75,700人的大便免疫化学测试结果呈阳性,约39,000人在接受大肠镜检查后确诊大肠腺瘤,约3,300人确诊大肠癌。
经计划确诊大肠癌的个案中,约2,400宗已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约56%属于早期个案,治愈率较高。
大肠癌筛查计划懒人包 2025年参加方法/资格/费用
为预防大肠癌,卫生署呼吁合资格人士50岁起可参加大肠癌筛查计划。 筛查计划资助50至75岁、没有大肠癌征状的香港居民每两年在私营机构接受筛查。 符合资格市民的出生年份每年年初更新。
大肠癌筛查计划参加资格
必须符合以下条件(2025年1月1日起):
年满50至75岁(1949年至1975年出生者)
持香港身份证或豁免登记证明书
已加入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
不包括有大肠癌症状、有高风险因素或指定期限内曾进行大肠癌筛查或检查的人士,按此了解【参加详情】
大肠癌筛查计划参加方法/步骤
有意参加计划的人士应先约见已参与计划的基层医疗医生,并由该医生安排大便免疫化学测试。 如大便免疫化学测试结果呈阳性,参加者会获转介到已参与计划的大肠镜医生接受政府资助的大肠镜检查。
如测试结果呈阴性,参加者应于两年后进行复检,参加大肠癌筛查计划详情如下:
1. 登记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
2. 寻找参加计划的基层医疗医生
可按此浏览医生名单或致电3565 6288,亦可留意诊所门外张贴的标志
3. 约见基层医疗医生
-
诊症当日出示香港身份证或豁免登记证明书
-
医生会先评估求诊者是否适合参加计划
-
签署同意书,登记加入计划
-
获发参加者资料包,内附大便隐血测试采便管
4. 在家采集大便样本
5. 把样本交回指定收集点
6. 由医生安排,通知大便隐血测试结果
-
若大便隐血测试结果呈阳性:需再次约见医生以了解详情,并经转介接受大肠镜检查。
-
若大便隐血测试结果呈阴性:继续留意是否有大肠癌症状,每2年再接受测试。
大肠癌筛查计划费用 免费/有资助/收费?
卫生署讲解什么情况免费、需要收费:
-
目前约有1,080名基层医疗医生参与计划,并于约2,050个地点提供诊症和安排大便免疫化学测试,当中约97%的地点不会收取额外费用。
-
参与计划的大肠镜医生则有约260名,在提供大肠镜检查基本服务时,大肠镜医生只可向参加者收取不多于1,000元的额外费用。
-
现时有约770个服务地点提供大肠镜检查,当中超过70%的服务地点不会就大肠镜检查或切除瘜肉收取额外费用。
卫生署呼吁,合资格人士于50岁开始参加计划,并透过实践健康生活,包括多做运动、每天吃2份水果和3份蔬菜、保持健康体重、不吸烟和不喝酒,预防大肠癌。
大肠癌有何症状? 4种大便是警号?
据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数据显示,大肠癌是香港第大3常见癌症,在致命癌症中则排第2位。 在2022年,香港录得5,190宗大肠癌新症,同期有2,270宗大肠癌死亡个案。 早期的大肠癌或全无症状,但有一些较常见的症状与排便习惯改变有关。
大肠癌症状:与排便有关
持续便秘或腹泻
大便后仍有便意
大便带血、呈黑色、带黏液或直肠出血
粪便呈幼条状
大肠癌:其他症状
无故体重下降、下腹不适(腹部发胀、肠绞痛)、手脚冰冷、疲倦、心跳加速、气喘、面色苍白、头晕等
什么人是大肠癌高危一族?
癌症网上资源中心又提醒,健康生活模式与定期筛查,有助预防与提早发现大肠癌,以下5类人有较高风险罹患大肠癌。
1、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中的纤维含量不足、进食大量红肉和加工肉食、缺乏体能活动、肥胖、饮酒和吸烟
2、带有遗传性的肠病,例如“家族性大肠腺瘜肉病”或“连氏综合症”
3、大肠长期发炎,例如“溃疡性结肠炎”
4、过往有大肠瘜肉
5、有大肠癌家族史,尤其是直系亲属(即父母、兄弟姊妹或子女)
吃甚么易患大肠癌? 这早餐常吃2片风险高
至于易引发大肠癌的食物,其中一类是不少人早餐爱的食物,包括火腿、肠仔。 世衞辖下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警告,如果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类,患大肠癌的风险将增加18%,而且吃得越多,风险越大。
50克加工肉类约相当于:
1.5条香肠
2片烟肉
2片火腿
3块午餐肉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