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皇宫属入不敷出的情况下,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只能颁布一道圣旨:宫中多余宫女全部遣散。并给这些宫女们每人发一百大洋的“遣散费”。在当时的民国,一百大洋已是一笔巨款,但宫女们的生活却悲惨不已,甚至沦落到无人可嫁的地步。
在溥仪的回忆录中人们找到了答案。溥仪在回忆录中说到,他与曾经伺候过他的宫女们有过沟通交流,并总结了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当时的物价飞涨。虽然末代皇帝溥仪按照当时宫外的物价给了每位宫女一百大洋的遣散费,但宫女出宫后没有一技之长,在宫中做的也是伺候人的工作。不熟悉的环境加上没有擅长的工作可做,只能是坐吃山空。
当时因为种种原因,民不聊生,就算是富裕人家也不会再招募伺候的下人。然而这些宫女们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在当时的环境下根本无法生存。
后来物价飞速上涨,她们没有营收,只能用手中剩余的遣散费生活,手中的一百大洋很快消耗殆尽。
另外,在当时的社会,女性的清白尤为重要。但在当时,许多人打心眼里认为这些宫女们“不清白”。都是“不干净”的女人。这些老百姓们认为,宫女们早在宫中失了清白,不如老实本分的本地良家妇女。这就让当时出宫的宫女们嫁不出去或所嫁非人。
此外,宫女们在宫中是有被皇帝临幸的可能性,这也导致出宫的宫女们眼高于顶,认为寻常男人配不上她们,想要嫁到富贵人家“享福”。这也是他们嫁不出去的原因之一。
至于第三个原因大概是因为宫女们见证了皇宫的繁华,不甘平凡地生活下去。
在宫中宫女们是最底层的人士,主子们心情不好便可以随意打骂,做着卑贱的活计,甚至还要提心吊胆,生怕某一天项上人头落地。虽日夜担心,却比宫外的百姓生活要好,衣暖饭饱,不用担心生计问题。
历史上也有宫女出身受到皇帝临幸和宠爱的女子,所以宫女们心中都存在一种被皇帝看重宠爱的幻想。哪怕被皇帝赏赐给王公贵臣也不乏是一条极好的出路。
宫女们存着飞上枝头变凤凰的幻想,即使被遣返出宫也是眼高于顶,不肯屈身于平民。她们已被宫中的不正之风所影响,认为自己并不是普通老百姓,已然把自己当做宫中的主子,宁愿不嫁也不愿嫁给乡下的“泥腿子”。
因为她们自认为身分高贵,让他们出宫后与普通人过着相同的生活,导致他们心理失衡。这也是造成她们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
宫女们出宫后并没有被救赎,反而经历了更多的磨难。她们的身分卑微却仍旧想要一飞冲天,没有一技之长无法在出宫后找到可以做的工作。
虽然当时的时代让她们难以避免的被人们的流言蜚语所攻击,但是他们自持身分高贵,高人一等,试图靠嫁人实现阶级的跨越,也是造成她们悲惨生活的原因。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历史的演替中,有太多这样悲惨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