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在坐稳江山之后,便想方设法削弱功臣的势力,甚至以莫须有的罪名加以杀害。刘伯温就差点被找碴杀掉。
1360年(元朝至正二十年),隐居在浙江老家的刘伯温被元末起义领袖朱元璋请至应天(今南京)任谋臣,展现了兵法家的才能。刘伯温针对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政策,均被采纳。他还辅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后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
刘伯温最大的功劳,是说服朱元璋废小明王而自立。朱元璋是郭子兴的部将,子兴死后,小明王韩林儿成为该部领袖。韩封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朱元璋在名义上受小明王的节制。
在攻克南京,据淮河江左地区,进入浙江后,朱元璋被手下奉为吴国公,置江南行中书省,仍奉韩林儿为领袖。有一年正月初一,中书省设御座,向小明王行礼,独刘伯温不拜。他说:“韩林儿牧竖耳,奉之何为?”因面见朱元璋,陈述天命所在。所谓天命,就是说服朱元璋立下雄心壮志,担负起建立新王朝的使命。
刘伯温建议朱元璋以“大明”为国号,来招揽天下起义军的民心。朱元璋猛然醒悟,从此定下自立为帝的决心。
1367年(至正二十七年),刘伯温参与军机,筹划全局。制定灭元方略。元朝灭亡后,为嘉勉刘伯温的功荣,朱元璋任命刘伯温为弘文馆学士。
洪武三年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本想封刘伯温为丞相,但刘伯温一再推脱,只好作罢。这并不是刘伯温的客气,而是他明白自己的正直会遭到其他为官者的排挤。因此申请还乡。朱元璋任命为他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并封为诚意伯,每年俸禄二百四十石。
刘伯温为人正派,疾恶如仇。他做官期间,对那些贪赃枉法的贪官污吏总是秉公处理,决不留情。他的做法却得罪了当时的权贵,那些权贵把他视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于是权贵们少不了在朱元璋面前造谣诽谤刘伯温。本来就生性多疑的朱元璋也开始怀疑刘伯温,进而想杀掉他。这时,马皇后就劝朱元璋谨慎行事,免得误杀好人。于是,朱元璋下令要刘伯温三天内交出在弘文馆任职时的账簿备查。
第一天、第二天过去了,见刘伯温毫无动静,他的朋友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到了第三天,那天正好是冬至日,刘伯温左手夹着账簿,右手提着一只小瓦罐去见皇帝。朱元璋见状感到非常纳闷。朱元璋揭开瓦罐盖一看,是小葱拌豆腐,再翻开账簿,想查出问题,不料账目却清清楚楚,无懈可击。至此,朱元璋恍然大悟,原来刘伯温就像这瓦罐里的小葱拌豆腐似的,是一清二白的。
刘伯温的智慧和才能实在太高,他的名声实在太大了,他甚至被民间百姓渲染成了一位活神仙般的人物。所以他的小葱拌豆腐的故事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从此以后,每到冬至那天,南京人都要吃小葱拌豆腐,意指要像刘伯温一样清清白白做人。这也是歇后语“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