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一位特别牛的诗人,虽然他只有6首诗流传下来,却足以称霸盛唐,每一首都是“天花板”级别。为什么只有6首诗呢?因为在他去世以后,他的兄弟帮他整理诗歌的时候,一不小心把诗稿给烧了。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王之涣。
王之涣,祖籍山西太原,早年及第,曾做过“县长秘书”,后来遭人诬陷愤而辞官,从此便过上了云游四方、以诗会友的生活,经常和王昌龄、高适等人在一起喝酒赛诗、击剑而歌。
他有一首最好的五绝之一《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只有区区二十个字,却被认为“五言绝,允推此为第一首”。
鹳雀楼成了唐代诗人的赛诗楼,可后来者再怎么使劲,都翻不过王之涣这座山。人们把各个楼层的题诗全读一遍,还是觉得王之涣的二十个字最精彩,巧夺天工,最配得上鹳雀楼。再后来,整座鹳雀楼都烧毁了,大多数诗赋就此失传,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却像舍利子在灰烬里闪闪发光,不胫而走,传遍天南海北。
他有一首最好的最好的七绝之一《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仅仅用二十八个字,就为读者描绘出了一幅雄浑苍凉的孤城戍卒思乡图。后来的文艺评论家们争论哪首绝句是唐朝第一,费了很多口水。
他有一首最好的最好的送别诗之一《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他的这首诗影响力很大,后来李白把它的意思反过来了,写出了另一首送别诗,名作《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另外还有三首诗:
《九日送别》这首诗虽然读来有些萧索,但这萧索之意不正是对人间真情的无限珍惜吗?
《宴词》这首诗吟诵了当年桃城河溪遍布、桃花盛开的水乡春色。
《凉州词二首其二》这首诗是纪实风格,而且是有原型的。
在可寻的资料里,王之涣的故事很少,仅存六首诗在人间,却在历史的长河里长久地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