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论事/放宽防疫措施要严防反弹

2022-04-27 11:40

在第五波疫情有所缓和后,政府日前首阶段放宽社交距离措施,但放宽并不意味着“与病毒共存”,更不是“躺平”,而是让市民在抗疫的同时,按复常路线图,逐步有序地回复正常生活,进而使社会复常,经济重拾发展动力。第五波疫情放缓的势头来之不易,如果掉以轻心,令疫情反弹,经济民生又会再一次堕入深渊。故此,政府在放宽部分社交距离措施的同时,应加倍小心、严格执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

努力做到抗疫复常两不误

政府早前计划分三阶段放宽社交距离措施。首阶段已于4月21日展开,第二阶段预计在5月中下旬展开,放宽措施包括重开泳池泳滩、酒吧酒馆、堂食延至午夜12时及食肆每枱人数增至8人、市民到郊野公园或户外运动可不用戴口罩等。而第三阶段会尽量放宽限制,但仍需继续执行基本防疫要求,包括使用安心出行、疫苗通行证、维持戴口罩和“限聚令”等。

有学者指,估计本港实际感染人数已逾400万人,抗体水平高,某程度而言已筑起初步的免疫屏障,故认为若于两周至三周后确诊个案回落至100宗,政府可考虑提早放宽至第二阶段社交距离措施。

然而,自首阶段放宽社交距离措施后,不少地区随即出现人头湧湧的情况,令人担忧疫情反弹。事实上,现时每天仍有数百宗确诊个案,数字仍于较高位徘徊,显示社区仍存在隐形传播链,放宽社交距离措施操之过急,只增加疫情反弹和爆发新一波疫情的风险。因此,小心监察疫情,按实际情况循序渐进逐步放宽社交距离措施,使社会在抗疫复常两不误的情况下运作,才是稳健和对社会最有利的做法。

另外,政府同时亦放宽航班熔断机制,并取消非香港居民的入境限制。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也是国际航空枢纽,放宽入境限制,恢复对外的联系确有实际的经济需要。但随着抵港航班增多,近日就先后有从澳洲返港的留学生、抵港外佣和尼泊尔旅客完成强制检疫后,在社区作居家检疫期间呈阳性的个案。

当本地确诊个案回落,“外防输入”的工作越显重要,预计大批海外留学生会在暑期间回港,加上非香港居民获放宽入境限制,输入个案风险大增,政府应汲取第五波疫情的经验,时刻加倍警惕,严防固守机场口岸门户,切实做好相关的追踪检测工作,及早发现确诊个案,管控输入风险,真正落实“外防输入”。

事实上,只有做好“外防输入”的工作,香港才有望与内地恢复通关,外国投资者对香港的青睐,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香港与内地的关系,若疫情管控不力,与内地通关无期,最终只会影响香港对外资的吸引力,窒碍金融贸易等经济发展,届时即便连通了外国,但香港的吸引力下降,外资亦不见得会选择继续留港。

继续推动儿童接种疫苗

除此之外,全港学校已于4月19日起分阶段复课,预计在下月原则上全面恢复半日面授课堂。有教育界人士担心,恢复面授课堂后,学校会出现交叉感染,令感染数字反弹。截至昨日,3岁至11岁儿童的首针疫苗接种率只约66%,估计有14万名儿童未接种疫苗,是继长者后另一高危群组。

既然让学校复课,当局就应当积极保障学生的安全,加大力度推广儿童接种疫苗之余,亦应就可能出现的交叉感染情况作好准备。

据悉,医院管理局已积极调配更多资源,应付社区可能出现大量儿童确诊的个案,包括在指定诊所预留诊症名额和预留儿科病床,几百名有照顾儿科病人经验的护士亦可随时调派到抗疫前线。另外,儿科病人适用的呼吸机亦可随时作出调动。总之是要做到灵活应变,保障儿童的安全。

第五波疫情累计有逾119万人确诊,超过9千人病殁,留下难以忘却的伤痛。在中央全力支持、特区政府负起主体责任、爱国爱港力量全面参与下,香港好不容易疫情才有所放缓,绝不能前功尽弃,特区政府必须继续严格执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避免堕入“放宽、反弹、收紧”的恶性循环之中。

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早前指出,抗疫总策略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不断优化调整,核心就是要快速发现疫情,快速采取措施阻断社区传播,关键在有效地识别和管理源头,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染人群,使疫情不发生规模性反弹。这正是香港抗疫的正确方向,重点是在放宽社交距离措施的同时,要有足够的准备和应对策略去严防反弹。

来源:香港大公报  作者:艾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