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以1416票、超过99%得票率当选成为第六任行政长官人选,负责选举行政长官的选委会委员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具有广泛代表性,李家超的高得票率,反映他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当选是实至名归。
这次特首选举的最大意义,不但是选出新一任特首人选,更是具有香港特色的民主制度一次成功实践。经过选委会、立法会以及这次特首选举,新选制全面、圆满落实,香港新民主制度由建构到真正落地生根,并且在三场选举中体现出新气象、新特点、新优势。全世界没有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制度,选制好不好,不是要看热闹,而是要看门路,看是否有利于香港的发展,有利于市民福祉。评价新选制要实事求是,一叶障目、政治挂帅的攻击和抹黑,动摇不了新选制,不过自暴其醜而已。
对于这次特首选举,有部分人抹黑缺乏竞争,这些言论不过暴露一些人立场先行,对于新选制的无知。特首选举虽然只有李家超取得足够提名票,但其实同样有不少人宣布参选,并且积极开展选举工程争取提名,只是最终未能取得足够提名,这是个人因素使然而不是制度造成。
选举回归选贤与能初心
恰恰相反,特首选举在提名票的要求上,本身已容许有多人参选,但最终只有李家超成功“入闸”,说明他的号召力及支持远超其他人,提名和投票是选委们的个人选择,有何可质疑之处?况且,如果说选举没有竞争,李家超为何要落力会见选委以及各界,甚至一日赶十场活动?如果选举没有竞争,李家超有必要如此认真听取各界意见,全力拟写政纲争取选委及市民支持?
社会上有部分人认为,所谓的“民主”选举,必须有反中乱港势力的代表参选。然而过往的选举中,往往出现一些候选人为了胜选互相攻击、互泼污水,拿各种政治议题大做文章,选举在攻讦与谩骂之中进行,一些候选人为了催谷选票开下大量“空头支票”等乱象,这样就是他们口中的“民主”、具竞争性的选举,但结果怎样?香港过去的选制走上了西方对抗式、民粹式歪路,令香港陷入无日无之的内耗,政客为争取选票不但乱开支票,不断煽动社会对立,炒作政治风波,西方反华势力培植的“代理人”,更以“民主”为名裹胁民意、操控选举,企图夺取香港管治权。
中央出手完善特区选举制度,就是要从制度上堵塞选制的漏洞,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丢弃“泛政治化”、内耗撕裂,令选举更具有广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参与性、公平竞争性,回归选贤与能、有利繁荣稳定的初心。新选制的建构也是根据这些原则和初心去制定的。
新选制实施后,香港已经接连完成了选委会、立法会、行政长官选举。如果说前两场选举旨在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体现广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参与性、公平竞争性,理顺行政立法关系,那么这场特首选举则是为了选出贤能的爱国者治理香港,开启良政善治新篇章。任何人不带有色眼镜,都会认同新特首选举展现出多个新气象、新优势:
一是候选人以及社会的精力都放在讨论政纲、提出施政建议之上,以往大泼污水的选举文化不复见,社会都聚焦于发展民生,各界共谋发展而不是制造对立,令整个选举更加理性更加务实。
二是保障选举选出的必定是贤能爱国者。完善后的选举制度,已堵死反中乱港分子渗透管治架构之路,选委们具有更广泛代表性,代表各界选出新一任特首,保障当选者必定是立场坚定、有能力、德才兼备的爱国者,李家超高票当选正是最佳体现。
符合香港发展需要的制度
三是有利新特首上任后推动施政。选举不但没有造成社会分裂,更有利凝聚民心、集中民智、为民造福。新特首在新选制的护航之下,将会在一个更平稳、更团结、更有利的环境下落实政纲,为香港实现长治久安和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制度支撑。
衡量香港新选制好不好,不是要看热闹、看形式,而是要看门路、看实质,看新选制是否有利于香港的发展。完善香港选制,是中央坚定维护香港繁荣稳定、推动“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的初心体现。中央出发点始终如一,就是为了香港好。新选制下的三场选举,环环相扣,互为表里,就是要建构一套具有香港特色民主制度。三场选举圆满完成,而今迈步从头越,新选制充分体现了其优越性,是一套有香港特色、符合香港发展需要的选举制度。但即使有制度护航,想得到广大市民支持,真正让市民体会到制度的好处,还是要看施政实效,李家超未来的工作将更加任重道远。
来源:大公报
方靖之 资深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