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不断改变对人才的需求。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下称教资会)与八间资助大学每三年进行一次规划工作,以严谨的评审机制订定学额和经常补助金的分配建议,因时制宜,回应香港的策略性发展需要,鼓励高等教育界为社会培养高端人才。2022-25三年期规划工作刚完满结束,大学随即密锣紧鼓筹备新动向,期望为香港未来发展注入新动力。
规划建议须具前瞻性 以回应社会需要
教资会成立于1965年,是一个非法定咨询组织,一直担当大学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并负责向政府就高等教育发展及资源分配提供建议。就此,教资会就每个三年期成立专责小组进行规划工作,在拟订拨款建议后提交予政府考虑,再经由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作出决定。经常补助金会以整笔拨款形式发放,在院校自主的原则下,各大学可按其强项和角色自行决定善用资源的方式。
教资会及专责小组成员麦建华博士认为:“全球各地为发展知识型经济,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与日倶增。香港近年亦急速发展创新科技及医疗衞生等领域,有见及此,教资会鼓励大学根据社会期望订定策略优次,以回应香港的策略性发展需要。而是次规划工作亦吸取过往三年的经验,教资会会同时协调八所教资会资助大学不同的发展策略、定位和课程规划,给予大学机会更全面及深入地深思和论述下一个三年期及其后的学术规划,令规划工作更具前瞻性及配合未来的发展趋势。”
教资会及专责小组成员麦建华博士。
评审以数据为本 考虑政策方针
三年期规划工作对教资会及大学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规划工作的结果会反映下一个三年期每间大学的学额和所得的经常补助金。教资会在规划工作中担当关键角色,积极引领大学在拟定《规划工作建议书》时,充分考虑社会发展趋势及政府政策方针,推陈出新,让政府提供予资助大学的拨款发挥更高效益。
在展开三年期规划工作时,教资会向大学发出了《开始筹备信件》,转达政府提出的四个策略方向,包括以大胆创新的策略性思维应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等方面的新形势;整合及善用珍贵社会资源;提倡全人发展及价值观教育;及巩固基础研究的竞争优势并鼓励知识转移,以更加切合社会发展需要。
在2019年,各资助大学与教资会签订了《大学问责协议》,当中除了载列大学与公帑资助相关的职务和责任外,亦包括一系列表现指标,鼓励大学在教与学、研究、知识转移、国际化及与内地交流、以及财务管治五个主要范畴精益求精。
教资会及专责小组成员蔡永忠先生表示:“为加强与《大学问责协议》的相互衔接,更具系统性地执行和合理分配资源,2022-25三年期规划工作直接采用大学载于《协议》内的表现指标,简化大学拟备《规划工作建议书》的工作,使规划工作更加数据为本,更准确客观地审视大学的表现。”
教资会及专责小组成员蔡永忠先生。
在规划工作中,教资会会按以下七项准则评审大学提交的《规划工作建议书》:
(1)院校使命和策略;
(2)满足未来十年社会的需求;
(3)学士学位课程学生学习体验和教学质素;
(4)研究表现和研究院研究课程学生体验的质素;
(5)知识转移和更广泛参与活动的影响;
(6)加强国际化活动;及
(7)整体财务健康和院校可持续性。
教资会三年期规划工作具严谨性,共分为三个阶段,包括:
1 第一阶段评估:《大学问责协议》年度进展报告中的各项表现指标的数据进行量化;
2 第二阶段评估:对《规划工作建议书》的内容进行评估;以及
3 第三阶段评估:按各大学在聚焦小组会议的表现进行评估。
麦博士对此表示,“香港的大学近年在知识转移方面有很大的进步。在政府的鼓励下,大学重视知识转移和对社会的影响,大学除了教育以外,亦需要研究知识和吸纳各地的知识并转移到社会。是次大学知识转移规划工作在多个领域方面表现活跃,例如创新创业、再工业化和中医中药的研究等。”
蔡先生亦表示:“专责小组首先跟据大学过去几年进展报告中表现指标的数据作为第一阶段评估,之后按学校提交的《规划工作建议书》中的资料作评估,最后会与八间大学的相关人员进行聚焦小组会议,就建议书的各个方面进行汇报和问答再作评估。成员在过程中了解到大学的理财表现,例如风险管理和财务分析,他们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为大学将来的发展作了详细分析。”
鼓励大学整合课程 推陈出新
三年期规划工作为大学提供契机,因时制宜,深入检视所开办的课程,以确保大学发展符合社会不断变化的需要。大学按其角色定位、使命及政策,检讨其开办的课程,因应社会对跨学科人才需求增加,更会推出不同跨学科课程,以及将科技融合于传统学科之中。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常务副校长陈金梁教授于2021年1月成为教资会成员。为确保规划工作客观公允,陈教授并无参与规划工作的评审过程,但两个身份令他充分体会规划工作对大学及教资会的意义:“中大在收到 《开始筹备信件》后做了大量的咨询和筹备工作,以准备大学的《规划工作建议书》。其后大学与教资会的聚焦小组会议对学校有很大的得着,得到很多本地及海外的资深学者及专家对大学未来发展的意见。中大认为毕业生须要具备数码知识,因而亦开办数码素养为本科生必修科目,并很高兴得到教资会的肯定。”
中大常务副校长陈金梁教授。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去年6月代表理大参与聚焦小组会议,介绍大学的学术规划。“理大认为现今社会需要更多人才支持再工业化、创科和创业发展,因而提出两个重要的跨学科元素,即人工智能和创新创业,并会融入不同的科目,例如在生物科技学科加入创新创业元素。由于该学系毕业生的固有出路是受聘于公司工作,但年轻人需要有创业的机会和能力。因此,学校除了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身参与科研,更会透过不同课程传授创业知识,让学生到初创公司实习,了解一间公司真正的实际运作,掌握说服投资者、转化科研成果的实际操作技巧。我很高兴教资会的专家认同并支持理大的计划”。黄教授其后于9月被委任为教资会成员,见证了三年期拨款建议获政府当局及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通过。
理大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
开办创新跨学科课程 培育高端STEM人才
香港浸会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浸大)藉是次规划工作,反思浸大所提供的课程能否切合学生、业界以及社会不断变化的需要,并会为课程注入创新元素,同时贯彻学校的优势和定位。浸大副校长(教与学)周伟立博士表示:“规划工作有如积极的催化剂,让我们反思在周遭环境变迁、以至塑造世界的宏观力量如科技的影响下,大学所开办的课程应如何促进跨学科发展、提供多样化学习路径,在培育新一代人才方面做到与时并进。”
浸大将于2022/23学年,开办四个崭新跨学科本科课程。四个课程各具独特之处,但同样地达到结合科学、科技和人文,以培育拥有广阔学术基础的目标。浸大作为中医药教育和研究的先驱,获批营运全港首间中医医院,一直致力透过结合科技和数码化,促进中医药的标准化和国际化。浸大预期中医医院将成为一个临床教学和研究中心,提升香港的中医药发展至更高水平。中医医院亦将成为来自本港大学和其他培训机构的中医药学生的临床实习基地,在教育和中医业界之间发挥协同效应及建立联系。
浸大中医学学生临床实习。
香港中文大学
中大明白到社会近年急须发展创新科技和数码健康,以满足经济发展和医疗需求,因而筹划在2022-25三年期开办多个跨学科课程,包括“生物科技、创业与医疗管理理学士课程”、“学习设计与科技理学士课程”和“计算数据科学理学士课程”等,将不同领域知识融会贯通,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
为迎合大湾区发展智慧医院和医疗科技的机遇,“生物科技、创业与医疗管理理学士课程”聚焦香港创新创业和医疗体系的长远发展,让具创业思维的学生以突破性的想法,结合生命与健康科学、数据分析和商业管理方面的知识,提供创新、跨学科的解决方案,为医疗保健营运提供管理和发展方案,并将医学和科学的进步转化为应用实践。
“学习设计与科技理学士课程”将以教育和学习科学为核心,让学生具备教育、科技和科学方面的多学科知识能力,所涵盖的知识和技能将能为计划在相关学科继续研究深造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生将有能力在教育和STEM不同领域构建联系,包括工商业、学校、非政府组织和其他新兴教育相关行业。
中大在2022-25三年期开办“生物科技、创业与医疗管理理学士课程”。
香港教育大学
香港教育大学(教大)在“教育爲本.超越教育”的理念下,致力优化其发展策略,在新一个三年期内推出多个全新课程,涵盖教育以外的多元学科,以回应社会需要。政府的策略方向为大学的课程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针,有助大学因应社会不同界别的需求而检视及调整课程。
教大将于2022-25三年期推出九个全新课程,涵盖人工智能、教育科技、环境管理、运动科学及教练等。其中“人工智能与教育科技荣誉理学士”,旨在培育编程、数据科学等方面人才,鼓励学生透过人工智能及教育科技等知识解决教育难题。学生将获安排到科技公司实习,让他们了解市场的最新发展。
另外,教大亦提供各种编程及STEM供学生选读,培养毕业生对人工智能及教育科技的相关知识。教大亦与Microsoft香港签订合作备忘,在“数学”及“信息及通讯科技”教育学士课程中,加入了人工智能元素。
“人工智能与教育科技荣誉理学士”是2022/23 学年开办新课程。
香港理工大学
理大多年来提供了与时并进的优质教育,有效地配合香港急速演变的步伐,在课程及科研范畴方面得以回应社会需求。透过规划工作,理大重新审视课程,确立新方向。 理大的学科选择一向多样化,专业选修范围广泛涵盖不同学术领域,其中不少学位课程属全港独有。理大将于2022/23学年起全面推行“学系为本”组合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具弹性的修业选择,学生可以在第一学年后自由选择符合兴趣和志愿的主修科目,助他们提升竞争力。
在理大推出的“X +”组合课程下,学生更有机会在主修的基础上修读“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AIDA)及“创新及创业”(IE)。AIDA包括人工智能、编程、数据分析科目以及综合统整项目;IE则包括企业实习、商业创新项目、实地考察以了解初创生态环境,以及大湾区交流体验。此外,学生还可选择AIDA或IE作为副修。同时,理大亦推出由教授亲自指导的“本科生科研计划”(URIS),资助约100名本科生开展科研项目,参加者获优先分配“科创书院”宿位,提供全方位研究及学习体验。理大相信这些举措既有助学生获取跨学科知识,亦能培养他们创意思维,以应对瞬息万变的世界。
理大将于2022/23学年起全面推行“学系为本”组合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具弹性的修业选择。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