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本港,为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政策带来前所未见的挑战,前线医护人员克尽己任,值得我们尊敬。 另一方面,疫情亦突出本港医疗系统不足之处,笔者认为本港疫情现时稍见缓和,政府应考虑全面检讨本港医疗制度及架构,从多方面改善本港的医疗服务,确保香港维持高水平的服务质素和持续发展。
扩大公私营医院协作
公营医院人手不足的问题存在已久,不论医生、护士及各专业职系都出现断层,医管局需要检讨现时的薪酬福利及晋升机会,以期挽留经验丰富的人才。 除此之外,踏入数码科技的年代,数码医疗乃全球大势所趋,例如远程医疗、药物记录及配药电子化、人功智能辅助疾病诊断等等,不但减低对人手的依赖,同时减轻医护的工作负担。
要减轻公营医院轮候手术的压力,建议政府扩大公私营医院协作模式,分流部分公营医院手术轮候者到私家医院,缩短患者的手术轮候期,得以纾缓公私营医疗服务失衡的情况。
正所谓“病向浅中医”,世界卫生组织多年前已强调基层医疗的重要性,基层医疗做得好,可防患于未然,自然不需要过多的专科或复杂的治疗,有助减轻对医院位和人手的压力。 虽然现时已有多区设立地区康健中心或地区康健站,但笔者认为政府应加强其功能性及做好角色定位。 除了为市民提供健康推广、评估等服务,亦可主动提供更多不同信息,让市民对各种疾病及服务有更深入了解,令他们毋须动辄到急症室求诊,减轻公立医院的压力。
牙科服务方面,碍于资源问题,香港公营医院未能提供全面及综合性牙科服务,基层患者牙痛往往只能轮候生署免费脱牙街症服务,加上牙科医生人手不足,香港公营牙科服务更形落后,照顾弱势社群及残障人士牙患需求显得特别紧张。 政府需要全面检讨牙科政策、定期检视牙科医生的人力评估,适当地增拨资源及人手,以应付人口老化及市民对口腔健康日渐增加的需求。
加强中医角色 分担病床压力
早前本港疫情严峻之时,有不少确诊市民称服用中药后征状得以纾缓,再度掀起“中西医协作”的热议。 事实上,中医绝对可以和西医一样提供家庭医生的角色,为市民服务。 香港首间中医院将于2025年落成,将更加强中医服务在公营医疗体系的角色,长远分担医管局病床的压力。 此外,加强各阶段的中医培训同样非常重要,让他们巩固所学并不断进步,慢慢将中医医学植根本港。 亦建议政府鼓励更多院校在西医及医学课程加入适当的中医理论,让学生对中西医融合有所认知。
香港人口老化问题严重,公营医院人手不足已是积存已久的问题,全面检讨香港医疗制度、扩大公私营医院协作模式刻不容绶,期望政府重整架构成立的“医务卫生局”,能更聚焦处理医疗的问题,尽早确立长远目标,定下发展蓝图,规划检讨医疗制度的时间表,让香港市民享受更优质、更全面的医疗保障。
梁世民医生,BBS,JP
香港专业及资深行政人员协会副会长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