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论道/港金融繁荣倚仗三支柱

2022-06-22 07:57

丰习来 陆高飞

图:社会环境、金融基础设施、金融文化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持续繁荣的三大核心支柱。

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特殊成因,涵盖所在国的区位和时区优势、货币的可兑换和自由流动、经济全球化的加速等多重因素。事实上,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既是一国或一地区倾力打造,又是自然演化的结果,其间经历了一个一体多面、多种成分长期进行作用和演变的“结晶”过程,所需条件包括舒适的生活环境、完善的契约制度、快速的信息传递、畅通的资金流动、肥沃的创新土壤等。

经过对伦敦和纽约两大国际金融中心的长期观察,以及与国际金融专业人士的交谈,笔者发现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能保持持久魅力与繁荣,有其“中流砥柱”所在。总结归纳成功经验,笔者认为社会环境、金融基础设施、金融文化是支撑国际金融中心持续繁荣的三大核心支柱。

一、和谐的社会环境

(一)稳定的社会政局

国际金融中心发挥的功能是通过大规模的金融机构在一定地域的集中汇聚,承担资本、外汇、债券、商品期货、黄金等全球金融交易的安全性职责。只有国际金融中心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稳定,才能确保国际金融交易的安全性,而一个动荡的社会政局无法吸引国际资本、金融机构及金融人才。

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曾是首个世界金融中心,但随着“郁金香泡沫”的破裂,以及荷兰连年战争引发的社会动荡,极大削弱了阿姆斯特丹的金融产业。根据国际金融中心指数报告,如今的阿姆斯特丹未能进入世界金融中心前十。纵观数百年,伦敦和纽约由于其国内政局长期保持稳定,金融产业蓬勃发展,长时期稳居全球顶级国际金融中心的位置。历证表明一个金融中心能否得到发展,稳定的社会政局至关重要。

(二)优良的城市生态

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金字招牌。它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拥有“傲视群雄”的金融地标建筑群,也体现在拥有优质的城市生态。当经济条件处于低等时,人对物质追求是第一要求;当经济处于发达时,人对环境保护、环境噪音、空气质量等宜业宜居宜人生态环境有更高要求。

伦敦就充分意识到在国际化发展趋势中生态环境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直在城市生态和环境改善上做努力。伦敦提出了要成为“最绿色的全球城市”目标,颁布了《伦敦环境战略》,致力于打造更清洁、更环保的城市。国际金融中心要吸引高层级的国际金融机构投资、国际金融精英人士落户,就要在打造优质的城市生态上下功夫。国家经济实力让金融中心强大,城市生态环境让金融中心壮大。

二、强大的金融基础设施

(一)高效的硬件设施

高效的支付系统和齐全的要素市场是金融中心运行的重要硬件基础设施。支付系统承担着在金融资产交易过程中为交易参与者提供结算和清算服务;公平、透明地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全球结算和清算服务,对于国际金融中心稳健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国际金融中心要配备安全、高效的支付系统,把全球金融资产涉及的资金交易进行衔接,及时消除交易对手方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为实现支付系统连续高效运行,支付系统参与者应提供日间透支或授信等形式的流动性支持。支付系统一方面体现着国际金融中心的硬核实力,另一方面对增强金融中心的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

金融要素市场是金融资产交易、资金融通、资源配置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股票、债券、外汇、期货、保险等金融资产交易所把控着金融资产交易规则的制定权、交易的准入权,直接影响金融资产交易的规模、流量、秩序。金融要素市场要跟随金融中心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以及金融机构业务模式的深化进行升级配置。功能多元的要素市场有助于国际金融中心打造成全球金融中心的引领者;反之,缺少要素市场的金融中心在交易功能上欠缺饱和度,就难以成为顶级的世界金融中心。

(二)完备的软件设施

健全的法律体系和严格的会计规则是金融中心跃升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软件基础设施。在复杂的国际金融活动中,金融机构对于法律的执行要求有较高的期待。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必然会产生纠纷,给予争端各方公平、合理的利益界定,这就需要健全的法律体系起作用。完善的法律制度使得金融机构和金融从业人员都能够平等的享受法律保障,使得国际金融中心更具信赖度和认可度。

严格的会计规则能够对国际金融交易活动起到规范作用,促进国际资本流动的活跃度。执行与国际金融活动相匹配的会计规则,一方面提升金融交易活动的透明度,使全球各利益相关方了解金融事项、金融动态,有利于投资者开展金融投资决策;另一方面,国际化的评判标准能够充分考虑全球各方的利益,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三、公信的金融文化

(一)韧性的监管文化

金融体系的稳健经营,风险合规文化的培育,除了金融机构自身的治理文化外,监管文化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金融机构不断拓展业务范围,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业务合规性的界限变得模糊,对监管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机构的不当行为可能对金融中心造成伤害,使其国际声誉受到严重损害,为此严格的金融监管是必要的。但监管行为起到惩罚警示,保护公众利益,赢得国际社会信任作用的同时,不能使得金融机构产生“恐惧感”,捆缚其业务发展的手脚。这就要求国际金融中心构建富有韧性的监管文化。

金融监管的效用既要防控金融风险事件的发生与传导,又要能促进和保障金融稳健、良性发展。这就要求国际金融中心的监管者不仅具备传统行政机关的职能和能力,还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容错纠错机制。国际金融中心是金融创新发展的高地,金融机构在国际化业务探索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误,甚至犯一些错误行为。能否准确把握金融机构创新发展的监管尺度,关系到国际金融中心的创新力和吸引力。有效的容错纠错机制要从业务发展的动机出发,对于达到或履行了尽职要求,且符合容错情形的金融机构,监管当局依法依规对其进行从轻或甚至免于责任追究。

(二)国际化的融合文化

在一个开放的国际市场环境中,各类文化不断接触、碰撞,包容性文化是国际金融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金融文化基因。国际金融中心在全球化经营中,需引入和倡导尊重和承认彼此文化差异的兼容并蓄型文化,让各种和谐文化释放的量能共同服务于金融中心的发展。倘若一家跨国金融机构强制推行一种本国的主流文化,而忽视其他外来文化,那么其后果不仅严重打击外来文化群体的积极性,也会使主流文化群体陷入各种冲突漩涡中。长久的排他文化必然会阻碍金融中心的繁荣发展,唯有包容文化才能凝聚力量,推动金融中心的持续繁荣。纽约就是一座及具包容性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汇集了全球不同肤色、不同信仰、不同语种的金融英才,为金融中心的持续发展储备了丰富的金融人才。

开放创新文化越来越成为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在世界金融体系中获得重要地位的内生动能,其创新发展要符合和切入国际经济发展的新潮流和新趋势。从现阶段来看,ESG(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发展理念在全球的关注度持续升温,是各国大力提倡和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对金融领域而言,ESG理念可引申为绿色金融和数字金融。当下国际金融中心若要谋求高层次的发展,应把握住ESG契机,在绿色债券、绿色信贷、数字货币等领域开拓创新,把自身打造成为绿色金融中心、数字金融中心。

英国脱欧后,部分金融机构已把金融业务撤出伦敦,争夺金融资源已在欧洲上演。一方面,法兰克福、卢森堡、巴黎各出其招、各尽其能,抢夺伦敦金融资源,以此为契机提升自身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另一方面,伦敦在积极捍卫世界金融中心的核心地位,政府部门、金融监管机构、伦敦金融城出台了“优待政策”。

由此可见,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地位需要巩固和深化。作为亚洲首屈一指的国际金融中心,面对新加坡和迪拜的竞争,香港须巩固和深化自身的国际地位,就要在“一国两制”这个伟大实践中,进一步夯实三大支柱,把全球最优秀的金融机构、最丰富的金融资源、最顶级的金融人才吸引到香港,促进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持续繁荣。

(作者丰习来为建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总裁、陆高飞为中国建设银行苏州分行副总经理)

来源: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