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礼贤 选委会委员(医学及卫生服务界)
香港过去两年多遭受疫情困扰,突出公共医疗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在香港揭开发展新篇章的过程中,期待新一届政府能强政励治; 在医疗服务方面,能够巩固医护和社会之间的互信。
这里的互信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市民和医护的互信。 香港的医护一直是勇于承担的专业人士,以往他们备受尊敬,但过去几年,香港陷入了泛政治化的困境,损害了人际间的互信,包括了市民和医护的互信。 过去两年多的疫情,部分市民对医护的专业建议并未完全信任,在接种新冠疫苗上犹豫不决,显现出缺乏互信的祸害。 医疗以人为本,没有市民的信任和配合,无论是防疫政策还是社会健康,都会难以推展。 如今香港拨乱反正、重回正轨,扫除了泛政治化乱象,相信有助重建市民与医护之间的互信,让香港社会健康发展。
第二,是不同医护之间的互信。 除了公私营医护之间要有互信外,业界内的不同专业,例如西医、中医,彼此既要克尽己职,也要互相信任,才能发挥最大、最好的协同效应。 疫情期间,私营医护相当乐意为抗疫作出更多贡献,但公私营医疗一度因为沟通不畅,令社会误解私营医护不想出力。 在第五波疫情中,内地援港中医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本港医疗体系对中医的了解。 公立医院医生约占本港医生总人数的一半,却要照顾全港九成病人,工作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如果公私营医护互信做得更好,可以合理分工,例如将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护理工作交给社区医疗设施如地区康健中心处理,公立医院人手不足的问题可以有效缓解。
第三,是医护和政府的互信。 政府多年来想加快引入海外医生,到今年才公布认可合资格名单。 这一工作进度不理想,归根到底是医护和政府的互信问题。 部分本地医护担心输入海外医生长远会取代他们的位置,这种担心并无实际根据,相反高质素的海外医生来港,可以弥补某些医疗范畴的不足,缓解公立医院医护的工作压力,对大家都是一件好事。
医护和香港社会各界必须要建立互信,本地医疗卫生服务才会有更长足的发展。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