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美联储FOMC会议加息75个基点落地,货币紧缩政策力度进一步加码,加息与缩表效应相互叠加,“沃尔克时刻”再度重现。在此之前,美国5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增幅超出市场预期,消费者信心意外羸弱,美国经济深陷“滞胀”困局,再通胀压力与实体经济复苏困难期、政治大选角力期,以及地缘动荡敏感期等特殊状态相互叠加,超常规加速加息是滞胀格局超预期固化的必然结果。
在“沃尔克时刻”的破窗效应与外溢冲击的相互作用下,全球政策当局短期仍需警惕加息缩表所造成的经济金融市场波动,长期则需侧重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强化经济增长核心动能,唯有不拘一格、全力以赴,才能走出滞胀、行稳致远。
整体来看,本次议息会议传递了以下资讯:
一是货币紧缩政策力度正在加大。美联储今年已经加息三次、共计150个基点,单次加息幅度进一步扩大、加息力度不断增加。尽管市场对美国经济转向衰退的预期普遍上升,但因为就业增长强劲和通胀新高,美联储仍将控制通胀作为首要任务,继续维持强势鹰派姿态,承诺让通胀回落到目标2%。
二是加息缩表双管齐下,紧缩效应相互叠加。美联储6月1日如期启动被动缩表,本次加息与缩表实现重叠,价格工具与数量工具的复合影响开始显现。美联储会继续按原计划缩表,过渡期内(3个月)每月缩表475亿美元(300亿美元国债和175亿美元抵押支持债券),之后规模提升至每月950亿美元(600亿美元国债和350亿美元抵押支持债券),约占资产负债规模的1%,预计年内缩表规模等于一次性加息25个基点。
三是滞胀状态进一步确立,充分前瞻与灵活应对并举。此次,美联储更新了对于美国经济增长、失业率以及通胀水准的预测,相比于3月的预测资料,经济增长下调1.1个百分点至1.7%,个人消费支出(PCE)通胀上调0.9个百分点至5.2%,反映出美联储对于美国经济滞胀状态进一步固化的判断。针对通胀波动的高度不确定及经济前景的不断变化,联储主席鲍威尔强调仍将给予市场充分的前瞻指引,尽可能避免平添不确定因素,同时也会对不断更新的通胀资料与经济资料及时作出反应,适时调整政策幅度。
二次通胀得到印证
笔者判断,美联储今年全年将加息300个基点左右,未来四次会议(7月、9月、11月和12月)可能会陆续加75个基点、25个基点、25个基点和25个基点,或是其他组合形式。
事实上,大幅鹰派加息是滞胀格局超预期固化的必然结果:
首先,美国经济面临“胀”的困局强于“滞”的压力。美国作为资本流入国,其通胀水准因为资本流动将受到来自国内国际两方面的抬升,从而强化了“胀”的压力。同时,资本回流会对经济增长形成一定的支撑作用,进而缓解了“滞”的窘迫。相比之下,在美联储开始加息周期后,新兴市场等资本流出国将承受相对更大的经济下行压力。
其次,美国通胀水平并没有实质性回落,二次通胀得到印证。由于劳动参与意愿降低,加之私人部门定价能力抬升,使得企业薪资抬升的外溢效应显著扩大,美国通胀诱因开始从大宗商品价格推动向“薪资─价格”螺旋转变,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的加剧将抬升美国第二轮通胀预期上行。
再次,美国11月中期选举或会对加息路径造成扰动。拜登政府执政近一年,民调显示其支援率已从上任初期的55.5%下滑至38.9%,另据美国广播公司6月统计,71%的受访者对拜登抑制通胀的努力感到不满意,半数以上受访者认为通胀和经济问题对于中期选举极其重要。
由此可见,即使当前美国非农资料强劲,但快速攀升的物价水平仍是影响拜登支持率的重要因素。此外,地缘风险仍存在极大的不确定,不仅会直接影响有关大宗商品价格,推升全域性通胀,而且会激化贸易保护主义,恶化全球贸易环境,干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提升贸易成本,进一步抬升通胀中枢。
“沃尔克时刻”昨日重现将对全球经济金融造成深远影响。短期来看,仍需警惕加息缩表加速推进造成的经济金融市场剧烈波动。长期来看,伴随着“沃尔克时刻”的出现,全球利率整体进入回升期,超宽松货币环境助推经济增长的时代走向终结,经济发展将更多依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政策端需侧重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布局,更多地利用结构性政策促进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来源:香港大公报 作者:程 实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