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段时间没回中国,如今故地重游,人们会发现之前熟悉的不少地方,名字变得十分陌生,再想顺利找回老地方,已经不容易了。统计显示,近30年来,全国共有6万多个乡镇和40多万个村庄的名称被废弃。这种现象引起了高层的关注,认为是在破坏文化,会隔断历史。所以,官方最近宣布要稳慎对待行政区划更名,不随意更改老地名,要坚持行政区划保持总体稳定,做到非必要的不调,拿不准的不动,时机条件不成熟的不改。
中国地方官员喜欢改地名,一部分原因与城市大拆大建有关,一部分原因与行政区划调来调去有关,还有一部分原因与官员们不懂当地历史有关。这些年来,中国城乡建设步伐加快,昔日乡村逐渐城镇化,过去城区旧貌变新颜,大街小巷更是不断更新,这些造成老地名的消失,倒也可以理解。不过,一些历史名城和传统村镇被频繁改组,翻来覆去,朝令夕改,就让人不好理解了。
以广州为例。地处中国南大门的广州,拥有两千多年历史,产生过无数值得纪念的故事。广州城内东有“东山”,西有“西关”,居住其间的市民各有特色。西关有“西关小姐”,东山有“东山少爷”,“有钱住西关”、“有权住东山”等民间俗谚从清代流传至今,刻画出广州的城市结构,也留下了令人遐想的传说。即便是远离家乡,去国多年的老华侨,记忆深处也抹不去在这里亲身经历的美好事物。
上世纪初,广州首设“东山区公所”。上世纪五十年代,一度改名“大东区”和“东区”。上世纪六十年代,重新改回“东山区”。由于区内景色优美,历史上曾有大量归国华侨、本地富商、文人墨客、军政要员和外国侨民在此兴建花园别墅,先后建起了600多栋西式建筑,形成了远近闻名的“东山洋楼”生活圈,进而带动东山区成为了广州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区域。
改革开放之后,这个区凭借自身优势,发展一直顺利。不料到了2005年,一纸命令下来,宣布撤销东山区,原有地域与旁边的越秀区合二为一。这就意味著,有著近百年历史的东山区将不复存在。东山区正式摘牌那天,大批市民来到区府门前合影留念,表达自己对“老东山”的情怀,对东山区被合并感到深深的遗憾和不舍。
对于民众的遗憾,官方的回应是:广州老区面积太小,发展只能“螺丝壳里做道场”,没有多大空间。如果确乎如此,也就算了。但实际情况却是,广州想成立一个新区,但按国家规定,必须撤一个老区,才能上一个新区。于是,便用牺牲东山区来换取新的萝岗区。可是,没过几年,官员们又换了思路,决定撤销萝岗区,将其与黄浦区合并。当初东山区腾出来的指标用不上了,而可怜的“百年东山”,却再也没有复活的机会。
其实,不只是东山区,广东省内还有不少著名县域,近年来也因为行政区划的调整,失去了历史悠久的老地名。像出过“康南海”的南海县,出过“梁新会”的新会县,如今均已地在名非。南海和新会都成了佛山市和江门市下辖的,一个没有独立行政地位的城区。倘若康有为、梁启超再世,恐怕只能改称“康佛山”或“梁江门”了。
诚然,中国官方能够意识到随意变更老地名是个失误,总算是亡羊补牢,未为晚矣。但之前乱改的地名数量巨大,加上1949年以来历次政治运动都有乱改地名的习惯,给老地名所体现的优秀传统文化带来太大损失,有些损失甚至不可挽回,这是不能不令人痛心的。希望今天的醒悟能够制止昨天的愚昧,从此之后,不再做出令今人痛心,令后人遗憾的错误行为。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