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当局偏差的能源政策让民生更困苦

2022-07-25 21:07

在历经四年八次冻涨后,台当局经济部门日前宣布调涨电价,平均涨幅8.4%,工业用电则高达15%,引发产业界哗然。正当新冠疫情仍在高峰期,通胀处于近10年高点,此时调涨电价势必对民众消费及企业经营产生负面影响。尽管此次调涨主要针对工业大户,但运输及民生物价的扩散效应仍难避免。尤其当距离蔡英文当局承诺全面废核的非核家园目标只剩3年即可达到时,这个偏差又躁进的能源政策,从缺电、供电成本飙升到供电意外事件大增等,在在均使台湾民众丧失信心。

民进党永远双重标准

回顾2012年马英九当局实施油电双涨,时任民进党主席的苏贞昌批评马当局一意孤行,带动万物飞涨,而甫在2012败选的蔡英文则呛马“必须扛起所有责任”。蔡英文于2015年提出能源政策时曾保证“民进党执政后,绝对不会缺电”,同时宣示10年内不涨电价。但蔡当局上台6年以来,先后发生5次大停电,接连几次无预警大规模停电,不仅揭露蔡英文“非核家园”的神话,更使百工百业蒙受损失,甚是影响民众生活。不涨电价一席话言犹在耳,蔡英文尚未卸任就“政策跳票”,可见民进党能源政策昨非今是,难掩其永远的双重标准。

往昔4年,蔡当局可以连续8次冻涨电价,为何当前其冻涨政策行不通了呢?其背后因素应有二点:一、蔡英文的能源转型政策排除了“核能”的选项,在相对便宜又干净的核电逐步退场后,蔡当局将重心摆在天然气发电上。然而2021年以来国际能源价格受减碳、俄乌冲突的影响而大涨,天然气的涨幅更是惊人。二、蔡当局近年屡因政治考量而冻涨电价,例如碰上选举年一定讨好选民,施政失利失能时也要冻涨以安抚民众情绪。今年又是选举年,蔡当局不敢涨民生电费,只好把全部的涨价压力加诸工业大户。堪称只照顾自己的政治利益,无视经济与民生。尤其,蔡当局的能源转型政策,经过几年来的跳票和粉饰,已无法自圆其说。蔡英文曾对能源转型提出三大保证:一稳定供电,二降低碳排,三绝不涨电价。前面两项,历经这几年无数次的大停电和小跳电,早已幻灭。至于“不涨电价”的保证,如今也失效了。

政治与选票考量

尤有甚者,蔡当局在一个错误的时机,让电价大涨,即现在已是通胀再起、物价高涨,电价一口气大幅上涨,当然对物价有刺激作用,庶民要承受更大的生活压力。从总体看,电价是许多企业、商家的基本生产成本,与油价同样是物价之本,电价涨的效应必然会逐渐在各行各业发酵,带动成本上扬与物价调高,如果以为只涨用电大户而一般百姓不受影响,那是偏差的想法。回溯往昔,今日电价要一口气涨8.4%、产业大用户调涨15%,这个恶果早已在4年前种下;近4年来,每次电价费率审议委员会开议,蔡当局均以各种理由冻涨电价,但真正的理由是政治与选票考量。持续4年的冻涨,让民众与企业累积更多的涨价压力。而当压力承受不住,非涨不可时,又正是通胀高涨之际,可见台湾社会、企业与民众正在为过去错误的冻涨政策付出更高昂的代价。

再进一步言,前述电价涨、油价也会跟涨,肯定会带动所有物价再涨,而业者的生产成本增加,内需市场的民生必需品必将涨价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工业产品也同样会将价格转嫁到产品上,使得外销市场的竞争力相对弱化,恐怕形成一股螺旋效应,民众生活的经济压力愈发沉重,经济发展与外贸出口势将受到影响。究其关键原因在于蔡当局偏差的能源政策,2025年要全面废核,届时供电比例是:绿电两成、煤电三成、天然气发电五成,许多能源专家都对之批评为现实上做不到,即使做到,也会让全台发电成本大增、供电稳定度下降、发电导致的空污与排放增加。更何况,目前蔡当局的能源政策把全台一半的供电都押注在天然气上,而台湾天然气全靠进口,安全存量与周转天数低,当然不明智、风险又高。

总之,即使付出很大的代价,台湾民众得到的却是更高的电价、更不稳定的供电,及更糟的空气质量。蔡当局保证收购20年的离岸风电趸购价,高于现在平均每度电约新台币2元多的价格,使得电价必然会因此上涨三成。但因风电与光电是“看天吃饭”的绿电,如无风时,风电归零;阴天、下雨或晚上,光电也归零,显然昂贵的绿电带来的不是更稳定的供电。由此可见,将来还有蔡当局“非核家园”能源政策的代价要支付,这部分包括昂贵的绿电增加后将反映在电价,还有废核,特别是近新台币3000亿元的核四报废后,台湾民众要为此支付代价。其情况正如错误的电价冻涨政策,让台湾社会此次承担更大的代价一样,偏差的能源政策也终究要由全体台湾民众承担。

   潘锡堂

 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协会副理事长

来源:香港商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