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政府宣布成立四个工作小组,其中一个处理跨代贫穷工作,并宣布推行千人计画,每年让二千个居于㓥房的初中生,参与一年师友计画(下称千人计画),以及各种学习、培训、体验活动。
虽然计画的元素与现时给青年的各项师友计画大致相同(如儿童发展基金计画),但是这次计画的服务对象是以居于㓥房的青年为主要目标,如能做到因应他们的特别需要对症下药,这亦是一种进步。最近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社联)进行了一项有关居于㓥房的中学生的研究(下称㓥房青年),了解他们的特别处境,有助政府设计千人计画。
导师应来自不同专业
第一,㓥房青年在生活体验及社会资本都十分匮乏。是次研究发现超过四成居于㓥房的青年来港不足七年,另超过六成半家中并无学历比自己高的家庭成员。此外,他们父母的社交网络较狭窄,朋友数目比一般香港市民少,对社会服务的认识程度亦不高(例如有近七成表示未有听过青少年服务),这都显示单靠父母难以协助他们开拓生活圈子。
因此,透过师友计画让这些青年认识不同专业与背景的成人是重要的介入方向。然而,如主要透过商界招募导师则范围过于狭窄,皆因千人计画的对象为初中生,他们最需要是扩阔自己视野,认识成长的不同可能性,特别是基层的青年往往比较早熟,反而忽略了“寻梦”的可能性,抹煞自身的真正潜能。因此,千人计画可把招募导师的范围扩展至不同专业及不同界别的人士,例如设计师、教师、记者、文化艺术工作者及运动员等,并把导师与青年组成小组进行配对,让青年有机会同时接触有不同视野及体验的人士。在扩阔青年体验方面,亦不应只限于工作体验,应包括与青年发展不同面向相关的体验。
第二,社联研究亦发现㓥房青年的居所面积的中位数只有一百三十平方呎(人均居住面积为五十平方呎),超过五成㓥房青年与全家共同居于同一个房间或床位(即当中并无间隔),可以想像这些青年难以有足够私人空间去学习、社交及发展个人兴趣。因此,千人计画应考虑于各区物色空间作为青年会所,除了在此处学习及交流,也可让青年参与管理。
不应忽略家长角色
第三,当论及透过师友计画拓展青年的社交网络与生活体验,往往容易使人认为这些青年的家长没有亲职管教的能力,但事实上大部分基层青年的家长都十分关心青年的发展与成长。因此千人计画除了向青年提供支援外,亦不应忽略家长的角色,要积极寻求家长的支持,包括在计画开展时,让家长明白计画的目标和可如何配合,协助提升家长在协助青年成长上的能力与资源,当发现家长面对其他社会服务需要时,也协助提供资讯及服务转介。
第四,根据过往经验,师友计画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能否有一个有经验的中介者,负责为青年及导师处理于师友计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障碍,故须聘请有经验的青年工作者为个案经理,负责师友配对、培训导师、协助青年厘清目标、处理青年与导师的关系、青年与家庭的关系,以及协助审批各种财务资助或转介资源等。
第五,千人计画需要青年与导师建立关系、厘清及实践自身目标、学习理财、扩阔生活体验,要求一个初中青年于短短一年间完成上述任务,显然并不现实。笔者建议把计画的介入时间改为三年,让参与计画的青年可以有足够时间扩阔视野,寻找理想,实践自身的目标。
现有计画亦需改善
社会期望千人计画能给予居于㓥房的初中学生有更多成长及发展机会,但千人计画服务的人数与十九万居于贫穷家庭的十八岁以下儿童及青年相比,只属杯水车薪。事实上,跨代贫穷亦非单靠一个服务项目就能够处理,在师友计画及资助青年扩阔生活体验等项目的层面上,现时已有儿童发展基金、友导向、明日之星、地区青年发展资助计画、校本课后学习支援计画,以及学生活动支援津贴等计画正在推行。这些计画在资助范围及水平上都有待改善(部分计画未来是否存续亦成疑问),政府除了推出新计画外,亦应改善这些现有计画。
社联过去的研究显示,贫穷家庭子女入读大学的比率远低于中产的家庭,而拥有大学学历与否,在今日香港仍是在职场上流的重要因素。因此,更宏观来说,要解决跨代贫穷问题,增加清贫青年进入大学的机会必然是政府需要考量的绩效指标,增加大学学额及增加对清贫学生修读大专课程的资助,将是必须思考的政策方向。
其实,需要解决子女跨代贫穷的问题是源于社会有大量贫穷家庭,故扶贫政策最终目标应为减少香港整体的贫穷状况,让社会变得更平等,才能治标治本。
黄和平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总主任(政策研究及倡议)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