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港生北上升学,政府应有新作为

2022-08-23 08:45

吴志斌

伴随着新学年开学季的到来,内地各院校已经开启了录取新生报到的程序。北上升学是不少港生的新选择新出路,然而在这条北上求学的“取经路”上,第一道难关便是“健康驿站”名额不足。一方面,北上升学的港生并未纳入在深圳市政府设立的“人文关怀通道”8类人之中,这便意味着他们必须要与其他旅客“比运气”,通过摇号抽签,争取深圳“健康驿站”每天2000个名额,不然就是选择承担逾万元一张、直飞内地部分城市的天价机票。另一方面,抽签摇中几率过低,连日扑空的情况屡见不鲜。

“北上”“南下”均面临困难

今年约有1.3万名港生赴内地升学或返校开学,如此庞大的人群对过关有刚性需求,若没有政府的特别安排,仅靠抽签摇号不啻于“望天打卦”。据悉,不少到内地升学的港生自7月下旬就不断寻求特区政府有关部门帮助。立法会议员杨永杰透露,他接获近千名赴内地升学港生的求助。一名获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的港生,因无法赶及8月24日最后报到日期到校,在极度的压力和情绪困扰下,不得不选择放弃学位。一位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就读的港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若自己无法成功“摇号”取得“健康驿站”名额,那么就意味着在下月初如期返校无望,这将会迫使他面临休学一年的境地。

若因一个驿站名额、一间隔离房、一张机票,而让北上求学的港生错失注册入学时机而最终丧失学位、被迫休学或无书可读,这不仅浪费了他们十年寒窗苦读,也不利于推动两地融合,也会破坏特区政府高效施政的形象。更为重要的是,港生到内地求学既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是事关香港社会发展和青年职业选择的重要一环,也是有关未来大湾区建设的核心一步。若连港生北上求学的基本刚性需求都不能满足,那就难言推动长远发展。

除了苦于北上的港生,南下求学的内地生也面对着香港隔离政策带来的不便。尤其是来港攻读硕士的同学,因大学不提供宿舍,他们不得不来香港租房,但因没有住处,他们必须预订酒店进行隔离,这同样使得部分经香港返回内地的海外留学生和旅客,不得不一起“比手速”,“竞争”香港有限的隔离酒店名额。千头万绪,教育为大;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若是无法保障学生顺利入学就读,对香港绝非一件好事。

香港本是内地通往世界的“桥头堡”和“联系人”,而在疫情的困局下,被迫要作出一些政策上的限制,这可以理解。但这不意味着政府没有空间作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解决“通关难”的问题本质上是在考验特区政府官员,在特殊公共卫生事件面前,要有作为、敢作为、能作为,有效为民纾困,为民解难。

纵观新一届政府上台后的一系列通关举措,我们不能说政府没有主动作为,从与内地当局商讨后增加通关名额,增设“人文关怀通道”安排,再到以抽签摇号打击黄牛倒卖驿站名额,进一步提高检疫标准与内地同步……但特区政府还可以做得更好,更具前瞻性。实际上,港生赴内地求学受困于班机少、名额少等问题完全是可以提前预见的。直到内地高校开学将近,港生们求助无门才“亡羊补牢”,实属被动。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意识到,北上通关之难,并不在于如何分配2000个名额,而是如何扩大名额数目。除了优化分配问题,如何把名额这个“蛋糕”在既不动用内地资源,也不给内地增加防控压力的情况下做大做强,这才是特区政府要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可研设“疫情隔离特区”

8月17日,立法会举行第二次前厅交流会,不少议员向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就港生北上求学的困境表达了关注,并提出特区政府或应考虑采用“逆向隔离”的方式,利用河套方舱医院的设施,使得需要北上的人群在香港就地隔离,在不占用深圳健康驿站名额的情况下,增加通关名额。

如今疫情僵局,人员对通关需求巨大,可以考虑采取一些新尝试。例如,将部分防疫设施拨作港深两地的“疫情隔离特区”,让有需要北上或南下的人员先入住,形成隔离带,使之成为互通两地的缓冲地带和特别通道?至于这个“特区”如何管理和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进行管理,两地政府完全可以协商,进而成为港深合作以及大湾区联动的另一种融合模式。

通关问题表面上人员流动和健康防疫的问题,实质上也是对特区政府的一道考题:是否可以在关键时期为民着想,做便民之事,行利民之治,让解决通关之难变成通民心之本的手段和方式,这个考验,新政府要扛得住,也得扛得好。

中国侨联委员、安徽省政协委员、香港安徽联谊总会常务副会长

原标题:焦点评论/助港生北上升学 政府应有新作为

来源: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