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入秋郊游玩乐,全天必备急救驱蚊剂,抵抗蛇虫毒害

2022-08-23 10:18

踏入秋季,又是郊野远足的好时机,虽然大自然景色令人赏心悦目,但对喜爱户外活动人士而言,郊野环境埋伏了不少危机,除有机会遇到蚊叮虫咬,更有可能遇上其他野生动物来袭,大家出门前要做足预防准备,更要认识处理伤员的应对方法,才无后顾之忧,尽享秋游乐趣。

大自然各类风险

虽然近日天气仍然炎热,但立秋过后,暑气已逐渐减退,天气也变得干爽得多,回复天清气朗的日子,正是郊游作乐之时。然而不论山野健行或是露营野餐,均有可能面对各种损伤或身体不适,这里所说的并非崎岖山路引致「拗柴」扭伤,或是酷热高温下出现中暑,而是有机会受到大自然世界中的昆虫或动物所扰。许多人或许没为意,其实自然界中不少蛇虫动物,都对人类带来身体损伤的风险,最常见的当然是蚊子,此外如蜱虫、红火蚁及蜜蜂也具有侵扰性。至于蛇类等虽然较少主动袭击人,但同样不可不防。

被不同昆虫动物咬伤,各有不同症状,部分情况只会出现轻微的皮肤痕痒及肿痛,但严重时,也有可能出现过敏发炎,又或含脓水泡,而蚊子或蜱虫也有可能是携带病毒的媒界,万一受其所伤,有可能感染如登革热、日本脑炎、疟疾,或丛林斑疹伤寒及斑疹热等严重的传播性疾病。至于蜂螯或是蛇咬,由于有可能带有毒性,故或有性命之危,更加不可掉以轻心。

使用有效驱蚊剂

郊游人士要避免蚊叮虫咬,便要懂得保护自己,做好预防措施,例如行山及进入丛林地区,尽量穿着宽松、浅色的长袖上衣和长裤,以及穿上完全遮盖足部的鞋履,避免穿着拖鞋、凉鞋,亦要避免使用香水或含香味的化妆品及护肤品,途上最好尽量避免穿过草丛或湿暗地方,而在出发时,可于外露皮肤及衣服上,喷上含避蚊胺(DEET)成分的蚊怕水(幼儿或孕妇须使用低浓度DEET的防蚊产品)。

万一被蚊蜱叮咬,则要小心处理,除不应搔抓患处,也可涂上抗敏药或以冰敷消肿。若发现有蜱虫依附身体,可用尖钳贴近皮肤把蜱子拉出,再消毒被叮咬部位及用肥皂、清水洗手,切记除蜱时不要把蜱揑碎,以免皮肤沾染到蜱的组织碎屑而受感染。

蛇咬要认清种类

行山时除要防蚊、防蜱,也要做好遇上红火蚁、蜜蜂及蛇的准备,皆因这类昆虫动物不少都含有毒性,若不尽快处理,对身体有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大家若在郊野看到蜂巢,应尽量绕路而行,若遭到蜜蜂来袭,最好坐下卷曲身体不动,并用衣服盖好头颈部位,以待蜜蜂散去,若不幸遭到蜂螯,则要小心拔出蜜锋针刺,避免用手挤压的方式拔针,导致毒素加速进入皮肤,令征状更为严重,之后可用碱性的氨水或苏打水中和蜂毒的酸性。如有肿痛,可以湿冷毛巾轻按伤口或进行冰敷。

此外,遇上红火蚁或蛇类,同样要谨慎处理,前者经常出没于草丛、果园,或是堆栈的石头及木块位置,平日行山时要留意避免接触红火蚁巢穴,若被咬到,可涂上抗组织胺药膏,或是以冰敷消肿。至于遭到蛇咬,应实时报警求救,伤者不应继续走动,避免蛇毒扩散,除尽可能以肥皂及清水清洗伤口,伤者亦应躺下,将蛇咬部位置于低过心脏的位置,并实时用布或衣服扎起伤口以上部位,以减慢血液流动。

要留意的是,不论是被蚊及红火蚁咬伤,或是遭到蜂螯,除会出现轻微肿胀及痛楚,也有可能因毒液而产生较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出现呼吸困难、头晕、恶心,甚至休克等情况,须赶快送院求医。由于蛇的种类繁多,被咬伤者或同行人士应设法在安全情况下拍照记录,记下蛇的大小、颜色及花纹等,以助医生鉴别种类,使用适当的血清或药物处理伤口。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