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临终两句话让人泪目

2022-08-26 10:40

光绪帝是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在他在位期间,清廷已经开始衰落。光绪是清朝德宗景皇帝载湉的年号,其实载湉原本根本轮不到当皇帝,因为他的父亲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醇亲王,而并非是同治皇帝。但在载湉4岁时——即1874年——同治帝去世,且没有留下子女,而且,同治帝还是咸丰帝的独子,他去世之后,咸丰一系也就随之绝嗣了,清朝面临着没有嫡子继承大统的局面。在和众亲王“讨论”之后,慈禧决定将载湉——也就是自己妹妹的儿子立为皇帝。

慈禧选择载湉的原因很简单,无非就是载湉年纪小、好控制,方便自己垂帘听政、继续把持朝政。很快,载湉入继大统,登基为帝,而慈安和慈禧两位太后继续垂帘听政,第二年,改年号为光绪。

实际上,大家都知道,一个4岁的孩子,怎么可能懂得国家大事,实际上把持朝政的还是慈禧太后,就这样,载湉开始了自己傀儡皇帝的生活。

如果说在光绪年幼的时候,他对一切懵懵懂懂,事事都听慈禧的倒也罢了,可到了光绪十二年,载湉已经“典学有成”可以亲政的时候,慈禧仍然不肯放权。慈禧假意要让光绪帝在第二年亲政,但实际上仍以“训政”的方式把持着朝政,还将自己的内侄女叶赫那拉氏安排为载湉的皇后,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控制载湉。

在光绪帝亲政之后,不仅朝中大臣仍几乎都是慈禧听政时期的重臣,而且,他还被要求每日前往颐和园向慈禧请安,一切朝中大事都要先向慈禧禀告后才能安排施行。所以,从名义上来说,光绪是亲政了,但实际上他从未真正控制朝政。

可这时候,载湉已经长成了一个想要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少年,他并不想只当一个傀儡皇帝,因此他与慈禧的矛盾很快爆发。

光绪为了求变图强,做出了他人生中可以说是唯一一次的真正反抗:戊戌变法。可最终袁世凯出卖了光绪和维新派,他向慈禧告了密,维新派的全部计划都被呈现在慈禧眼前。得知此事的慈禧立刻回宫,并发动戊戌政变,重新训政,她这一举动立即受到了顽固派的大力拥护,此后,慈禧幽禁了光绪帝,杀害了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康有为、梁启超则纷纷逃往国外,变法宣告彻底失败,此时,戊戌变法推行仅仅103天。

1898年八月初八,慈禧举行了临朝训政礼,并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涵元殿,这宣告了光绪一生之中唯一的一次反抗彻底失败,从此之后光绪真正成为了慈禧的一个提线木偶。

而后,八国联军侵华,攻破北京,慈禧带着光绪帝一起逃往西安,直到《辛丑合约》签订后才返回北京。此后,虽然光绪帝不再被囚禁,而是常常临朝,看似恢复了往常的帝王生活,但其实他形同木偶,就算大臣有事禀奏,光绪也经常不发一言,即使是慈禧要求他表个态,他也仅仅只说一两句而已,似乎已经彻底放弃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多年的压抑生活和郁郁不得志,终于让光绪在1908年冬天一病不起。但光绪的重病并没有让慈禧生出任何怜悯之心,她反而立即开始寻找下一个皇位继承人——尽管这个时候慈禧也已经处于重病之中。

最终,慈溪太后选定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溥仪出生于1906年,也就是说,在被选定为“继承人”之时,溥仪不过只有3岁,比光绪还小。那一年,溥仪是由自己的乳母抱着进宫的,此后,溥仪就开始了自己在宫中的生活。

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光绪的耳朵里,此时光绪的情况已经很不好了,他根本无力改变慈禧的任何决定,因此他也只能辛酸又无奈的留下了两句话。一句是“找一个大一些的岂不是更好?”另外一句则是“太后的旨意谁敢违抗呢?”

很明显,光绪知道,溥仪最终也会走上跟自己一样的路,他的一生也可能在这种“抑郁”中度过,但他也并不能改变甚么。

或者说,这短短的两句话似乎说的不仅仅是溥仪,更是道出了他一生的辛酸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