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带领的“弱势社群学生摆脱跨代贫穷行动小组”,8月22日公布“共创明Teen”计划细节,包括“师友配对”、“个人发展规划”和“财政支援”,目标对象是来自弱势社群尤其是居住在㓥房的初中生。首阶段名额为2000人,每一位学员将会获配对一名义务友师,在与其分享人生经验的同时,树立和培养青少年正确的理财观。计划为期一年,每名学员可获5000元的启动资金,在友师指导下使用,在完成计划后再会有额外的5000元奖学金。
据介绍,该计划目的是“推动学员开阔眼界,加强自信,建立正向的人生观,为自己未来定下一个目标,力争上游”。至于友师人手的招募上,则侧重21岁或以上的在职年轻人,他们或可以在职场安排工作影子,并愿意与青少年沟通,分享面对人生的挫折经验。此外,该计划还会邀请商界人士加入,组织发展具启发性的团体活动,提供相关的赞助计划。
贫富差距是社会问题之源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然而,对于香港而言,跨代贫穷如一颗由来已久、根蒂并烂的“脓疮”,无法彻底根除的同时,它还会时不时地冒出来“发炎”、“红肿”,甚至使得社会这一肌体不可避免地遭遇大规模的免疫系统“感染”。在过往的社会研究之中,因跨代贫穷所带来的贫穷复制,社会向上流通机制稀缺,早已成为了香港社会的症候之一。
政府统计署去年发表的2020年香港贫穷情况报告,显示政策介入前的贫穷人口和贫穷率分别创下了自2009年及2010年以来的新高。值得注意的是,即便香港总体贫穷人口在上升,而香港的富人人数也在增加。同年4月发表的“香港千万富翁调查报告2020”指出,香港“千万富翁”比2019年增加逾2%,达51.5万人。可见香港的贫富悬殊正趋于扩大。
笔者要指出的是,贫富问题从表面上来看是一个财富分配机制的问题,与住房和受教育权利的保障息息相关,但其从根本上来看,是一个有没有能力和渠道参与社会竞争和财富分配的问题,也是一个人有没有得到公平公正的机会得以自我发展的问题。
更为致命的是,除了所谓的贫富差距加剧和社会分配不均所导致的社会活力衰退,跨代贫穷所带来的隐患实际上已经为香港带来了惨痛的教训。从2014年的非法“占中”,到2016年的旺角暴乱,再到2019年的黑暴,那些受人蛊惑而充当“烂头蟀”的青少年,部分是来自弱势社群,他们面对社会不公而无处宣泄,在反中乱港分子的煽惑下,最终走上犯法之路。社会的“混乱”由贫富差距而来,而人心的“撕裂”也指向了社会因差距过大而造成的无法共情和弥合。
恢复社会活力保障人心稳定
“穷”应该只能作为一个短暂的、必须被消除的、相对性的状态被社会所接受,而不应该成为永久的、代际传播的、不容易被改变的、绝对性的状态被大家所“共识”。要迈向“共同富裕”,就要解决大范围内的“局部贫困”,要解决大范围的“局部贫困”,就要敢于出手,对资本“改革”、对分配机制的结构来进行调整。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当前,香港最大的民心,就是盼望生活变得更好,盼望房子住得更宽敞一些、创业的机会更多一些、孩子的教育更好一些、年纪大了得到的照顾更好一些。”而所有的“多一些”、“好一些”本质上都指向了社会贫富差距的问题,这就意味着,香港在贫富矛盾上的痼疾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必须攻克的地步。
政务司司长带领的“弱势社群学生摆脱跨代贫穷行动小组”,是新一届特区政府打响“打破代际贫困”的“第一枪”。虽然一万元不足以让一个弱势学生彻底脱贫,虽然2000个名额也无法彻底解决所有弱势家庭的困境,但这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新政府对于攻克跨代贫穷的决心和信心已然被广大民众所看到。
共同富裕需要全体香港市民一起努力,而攻克贫富差距,解决跨代贫穷,同样也需要全体香港人一起参与。解决“穷之不义”的问题就是解决人之尊严的问题,就是重新恢复社会活力,保证人心稳定的问题,更是关乎香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没有一个香港人可以置身事外,也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
中国侨联委员、安徽省政协委员、香港安徽联谊总会常务副会长
原标题:焦点评论/全力阻断贫困代际复制
来源:香港大公报 作者:吴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