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施政以民为本开新篇

2022-09-04 14:52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到基层举行咨询意见会,着重解决民生问题和群众的疑难问题,这是香港施政新作风,也是爱国者治港的必然结果。基层咨询意见会将会多达三十多场,听取每一个地区、每一个阶层所关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可使得施政工作更加贴地,更有针对性和更贴近民众的需要。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作为李家超的助手,将来会联络各个政府部门,互相协调,分工合作,细致地在各个街区落实。这是政务官队伍的一个大改变,特区政府今后对政务官进行重新培训,开办学习班,要转变他们的思想和作风,树立以民为本、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目标。如此一来,今后考勤考绩的标准,也会跟着转变。抱着旧作风,认为多做多错,不做不错,少做少错的政务官,今后将会逐步淘汰。对于基层人民所忧所盼,出实招、做实事,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并不能仅靠行政长官一个人,政务官和公务员也是重要的因素。政策决定落实之后,干部干得如何,就是关键的成败因素。

民政局的结构,今后也需要建立一个密切连系基层社团和街坊的工作组织,要把民间的积极分子吸收到了民政局的周围,扮演政府助手的角色,要做到下情上达、上情下达,比如政府将派发物资的时候,他们可以成为地区的桩脚,能办成事。

公屋短缺、低收入的居民被迫居住劏房、青年人缺乏向上流动的阶梯、香港产业基础狭窄、创新科研成果难有渠道发展成为产业、协助人民币走向世界、推广“一带一路”,都是香港需要尽快解决的事项。香港融入大湾区,知易行难。疫情将两地隔断,因为两地防疫的标准并不相同,通关现在还难以实现。

李家超在竞选期间提出“以结果为目标”的施政方向,并承诺会提升管治能力,为首份施政报告做好咨询工作。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施政报告,对提出内容都强调要重点落实,但落实的效果并不明显。显然背后绊脚石、掣肘的因素有很多很多,这里面牵涉到许多既得利益集团,也有办事程序拖踏冗长的问题。一些体制的原因如果不大刀阔斧改革,可能什么事情也要拖得十五、六年。一般基层群众,只能说出他们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并不可能指出有什么制度或规章成了办事的障碍和瓶颈。所以,向基层咨询,很难解决效率低的各个障碍。行政长官还要举行解决体制缺陷的调查会,邀请懂得运作的官员和社会专业人士提供解决方法,集思广益,对症下药。

有关于既得利益者阻挠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则须通过立法手段,简化程序,截断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链以及制止既得利益者利用其他组织阻挠解决民生问题,才可以解决施政报告中惠民政策迟迟难以落地的难题。

(作者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会长)

 来源:香港文汇报   作者:林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