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飞夺泸定桥般救援随处上演,群众为救援人员送饭盖被

2022-09-11 15:59

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截至6日14时地震已造成66人死亡。当地救援工作正在紧张展开,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全力救援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危急关头,每个逆行的身影,都令人感动。

绳索攀爬、以树搭桥、自制担架……“飞夺泸定桥般救援”随处上演

9月6日15时30分许,在泸定县磨西镇大乌科村的一个山路岔口,41岁的张勇军一边牵着绳子,一边在倾斜近50度角的堡坎上小步挪动,将受灾群众逐个转移到安全地带。几天前,这位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教导员刚刚结束重庆山火的救援工作。

“我们的队伍5日下午1点10分从成都出发,大约晚上8点到达磨西镇,因此前发生多次余震,导致海螺沟隧道出口200米处堵塞严重,道路中断,我们只能采取绳索攀爬方式到达磨西镇中心。”张勇军告诉记者。

当天,张勇军带领的50人队伍摸黑徒步近6公里,进入震中核心区后,当即开展救援。被阻断的交通和持续的余震是救援面临的主要困难,“这两天我们感受到10多次余震,不少地段垮塌严重,山间落石不断,人必须快速通过。”

由于道路受阻,张勇军和队友们不得不想出各种方式转移受灾群众。“有时候用自制的简易担架抬,有时候一个一个背,不管怎样,一定要尽全力把群众救出来。”张勇军说。

“飞夺泸定桥般救援”随处上演。湍急的河水挡住去路,甘孜特警队员用身体和绳索搭建桥梁,打通生命救援通道,先后成功转移出被困群众900余人。在受灾严重的青岗坪村,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甘孜支队雅江大队队长张国胜和队友用树木搭起一座简易的“生命桥”,脚踩木桥抬伤员过河,脚下是滚滚急流。

艰难险阻面前,救援英雄无畏无惧。面对受灾的群众,他们又格外细心。在转移群众的过程中,他们把担架轻轻落下,用手护住不小心搭在外面的臂膀;在崎岖的山路上,将小孩装进背囊,把自己的头盔让给孩子父母;从行军包里掏出矿泉水,递给年迈的老人;温柔又略带笨拙地安抚受惊哭泣的孩子……

随着救援全面展开,目前抗震救灾工作进展顺利。6日下午6点左右,张勇军和队友完成大乌科村所有村民的转移。“接下来将重点参与到物资保通保畅、搭建帐篷等方面的工作,从保生命过渡到保民生。”张勇军说。

消防橙、天使白、志愿红……震区汇聚起救援“彩虹”

地震发生后,泸定县纪委常委陈磊从泸定县城前往得妥镇,一路上十分担忧,“石头一直在落,好多路段被砸得只剩一半,房子也垮了。”

然而,没过多久,几名民兵出现在眼前。再往前走不远,甘孜特警、四川消防以及来自眉山、雅安等不同地方的救援人员、志愿者、医疗队等,身穿各色制服,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这让陈磊紧张的心情平复了几分。

一方有难,八方驰援。在专业救援人员奔赴一线的同时,党政机关、医疗机构、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立足职能职责迅速反应,为抢险救援积极贡献力量。

9月5日晚7点,泸定县得妥镇纪委书记杨德臣正忙着转移南头村500多名群众。地震发生后,这位在得妥镇工作了10年的纪检干部,顾不得散落的碎石和持续不断的余震,第一时间驾车赶往灾区。路线怎么安排,转移到哪里,转移后怎么安置?杨德臣一件件、一桩桩统筹协调,等到所有村民转移安顿好,已是深夜。

还没来得及松口气,杨德臣又接到消息,镇中心的一所学校有104名学生需马上转移到安全场所,他又即刻向学校跑去……

震后两分钟,国家(四川)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就接到了上级电话指令。救援队立即成立快速反应小分队,紧急调度急救药品、院内制剂等各类应急物资,在震后30分钟便出发赶赴震区开展救援工作。

“抢抓震后72小时黄金救援期,尽最大努力救人。”5日下午,四川省卫健委卫生应急办副主任熊建华随救援队伍赶到泸定县磨西镇。随后,越来越多的医疗队伍赶来支援。截至6日下午,已经有3支国家级医疗救援队和3支省级队伍共160余人在震区开展工作。普通伤病员就近转入泸定县医院,重伤员视情转入省医院或康定、雅安等市医院。

截至记者采访时,磨西镇仍有个别村庄陆路交通未打通。“村里没电没信号,进村往返一趟要几个小时,但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救人的脚步。”熊建华说,经过努力,已经用直升机分两批转运近20名伤病员到泸定县医院。

与“天使白”一道忙碌的还有“志愿红”。6日上午,在磨西镇最大的群众安置点贡嘎广场,泸定县首个“青青儿童乐园”投入使用。近50名少年儿童在幼师专业志愿者的陪护下,开展了手工绘画和趣味游戏等活动。记者在当地志愿者发来的图片中看到,孩子们围坐一圈拿着水彩笔专注地作画,画纸上写得最多的词语是“加油”。

甘孜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长泽仁娜姆介绍,地震发生后,共青团甘孜州委第一时间组织3190名志愿者投入救灾,开展搭建帐篷、应急备勤、秩序维护、人员信息登记、物品发放等工作。同时,一批“青青儿童乐园”将在灾区各安置点加快落地,为当地青少年持续提供亲情陪伴、快乐课堂、心理疏导等服务。

第一顿热饭是村民送的、睡觉的被子是群众拿的……双向奔赴共渡难关

“这顿饭真是比任何时候吃到的都香!”6日中午,临近饭点,磨西镇青岗坪村的村民们背着用自家种的土豆和腌腊肉做的烩饭,徒步约五公里山路,送到在一线参与转移伤员任务的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队消防员手中。热乎乎的饭菜暖了肠胃,也暖了现场77名消防员的心。

而前一天夜里,来自雅江的森林消防员历经数小时救援、转移百余名群众后,在磨西镇磨子沟村进行短暂休整,把湿了的衣服、袜子和鞋垫脱下来用火烤。篝火旁,十几位消防员卧在简易的木板上,很快沉入了梦乡。当地村民把自家的被子拿给消防员们盖上,帮他们添柴烤火、翻鞋垫。

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张勇军和队友的身上。持续紧张战斗,这支队伍在救援的第一晚只休息了两个小时。“因为这次走得比较急,装备也没来得及带,我们在外面找了一个相对平坦宽阔的地方,生了一堆火,大家互相靠着眯了一会儿。”夜里,磨西镇的气温降到了10摄氏度以下。醒来后,张勇军发现自己和队友们身上多了一层被子,“后来才知道那是附近村民怕我们晚上冷,特地跑来给我们盖上的。”

“你护我平安,我送你温暖。”“这一次,我们来守护你们。”救援现场,这样的温情一幕不断上演。

双向奔赴,共渡难关。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子弟兵逆行冲锋,也激发起群众抗灾自救的信心。

地震发生后,磨西镇蔡阳坪村村民紧急转移到村委广场,村民们合力安装了帐篷,各家都拿出家里的米面等食物进行集中分配。看到村庄道路损毁严重,还临时砍树搭建了便桥通往对岸。“昨晚余震不断,大家提心吊胆了一夜,都在相互看顾,避免出现意外。看到解放军、消防员进来,都安心了,都上去帮他们做救援工作。”村民高女士说。

5日晚9点,当救灾物资送达震中磨西镇海螺沟,现场所有人员排成长队齐心协力搬运物资,不少小朋友和穿着校服的学生们也加入了搬运物资的长龙。孩子们用稚嫩的双手,扛起了抢险救灾的重担。

经历了重庆山火和多次抗震救灾,入伍22年的张勇军认为,“越是接近老百姓的地方,越是感到更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跟重庆山火的较量中,当地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响应,让张勇军感动之余更觉得重任在肩。

“这次救援也是一样,我们能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正能量,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拼尽全力挽救更多的生命。有了这种凝心聚力,没有什么坎儿过不去。”张勇军说。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