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香港抗疫思路,强化主体责任

2022-09-11 16:07

香港疫情反弹速度明显加快,新增确诊个案接连创出五个月以来的新高,日破万宗“指日可待”。在这种情况下,香港抗疫何去何从?特区政府有无完备的应对方案?什么情况下收紧限聚令?如何更有效推动与内地及国际通关?这些都是市民非常关切的问题,特区政府应该更加清晰地作出说明,这有利凝聚共识,共同打好这场抗疫持久战。

新冠疫情持续两年多,全球逾6亿人感染,数百万人死亡。病毒仍在不断变异,同时人们对疫情规律有了更多的认知,加上疫苗普及,各地抗疫策略也在不断地调整,形成不同路线。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共同点都是力求在保护生命和保住民生方面做出平衡。

抗疫是科学,所有措施都要有科学数据作依据。现在人们基本上形成这样的共识,即确诊数字高低未必是重要的,确保医疗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有效运作,才是最关键。香港在第五波疫情高峰期间伤亡累累,主因在于未做好应对准备。相比之下,新加坡的总体确诊人数比香港还多,但死亡人数较少,原因在于新加坡政府成竹在胸,对患者实行精准分类,未打针、已打针、打齐针的市民有不同的应对方案,确保医疗资源有效使用。正因为该国抗疫思路明确,方向清晰,不管疫情如何变化,市民都心中有底。

鉴于香港疫情快速升温,医疗系统的压力与日俱增,保障此系统不致崩溃成为重大挑战。医管局日前启动第三级病床调配措施,预留了5000个床位,必须确保这些病床能及时使用。非紧急医疗服务因此被削减,保障有关病人的权益需有预案;分流长期病患,私家医院需要勇于分担。还有,并非所有家居都适合隔离,中央援建的方舱设施需要派上用场,还要考虑病人大量增加时有没有足够的照顾人手。这些都是抗疫重点,必须未雨绸缪。

看得出,香港不希望“一刀切”收紧限聚措施,不希望复常之路被打断,“精准抗疫”符合香港民情和实际情况。红码人士不得外出,黄码人士出入需要受到限制,尤其不能出席需要摘口罩的食肆等场所,这些看似简单,但落实起来并不容易,效果如何取决于市民的配合程度,更取决于政府是否严格执法,否则,再有效的制度也形同虚设。

是优先与国际通关,还是优先与内地通关,这是香港抗疫面对的现实问题。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必须保持国际联系;另一方面,香港经济对内地的依存度更高,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前途之所系。与国际、内地同时通关是最理想的,但在目前情况下,同时通关不切实际。内地抗疫政策非常清晰,如果香港持续是“高风险地区”,就会有疫情“倒灌”内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香港要求内地增加通关名额就非常困难,恢复通关更是难以想像,这不利于香港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

鱼与熊掌难以兼得,世上没有完美抗疫策略。先有抗疫思路,后有如何取舍。在香港抗疫问题上,“香港有求,祖国必应”,这一点毫无疑义,但特区政府必须强化抗疫主体责任,必须有明确方向,争取市民支持,走出一条最符合香港实际情况、最能保障香港和国家利益的抗疫之路。坦率地说,这非常难。也正因为难,才是对特区政府管治能力的考验。

来源: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