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稳固制造业优势?

2022-09-11 16:07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迅雷

随着中国房地产进入下行周期,房地产产业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步减弱。回看历史,当年日本房地产泡沫和美国次贷危机之后,优势领域制造业对两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占比虽然在持续提升,但在中国三大产业中的占比却过早下降。本文将从制造业产业链和区域发展的两个视角,探讨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处境和挑战。

在中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球占比虽然持续提升,但在国内经济的比重却过早下降。一方面,由于附加值比重不高,制造业所能贡献的利润有限;另一方面,过去具有相对产业链优势的低端制造业已开始向外迁移。

1970-1980年代,日圆大幅升值及日本人力成本快速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外移。2000年,中国制造业人均工资为每年1057美元,仅相当于日本人力成本的3%。2021年中国制造业人均工资提升至每年14295美元,已接近日本的50%。而以泰国为例的东南亚国家,2000年制造业人均工资每年1789美元甚至略高于当时的中国,至2021年时也仅翻了2.8倍(每年5089美元),比中国低了近三分之二。中国近年对节能环保的重视,也提高了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

低端制造业外流虽然是产业发展的长期规律,但短期内对中国影响有限。当前的外迁行业,中国的产业链完整度都较高。加工制造环节转移的同时,中国原材料和零配件向东南亚的出口也在增长。以纺织服装为例,近年来中国前向参与度反而大幅提升。此外,部分东南亚工厂由中国公司开设,利润仍回流国内。

人口老龄化与劳动成本上升

1994年日本进入深度老龄化时,中国正处于劳动力快速增长时期,十年间(1994年-2004年)劳动人口从6.8亿增长至7.6亿。而当前的中国尽管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但面对的是一个普遍迈向老龄化的世界,故劳动力数量还是全球第一。尽管2022年中国总人口将被印度超越,但是2021年中国仍有7.9亿劳动力,而印度只有4.7亿劳动力。而且,从劳动技能、工作效率和加班意愿看,中国制造业工人显然占优。相比之下,中国劳动者更加勤奋,如中国的劳动参与率高达78%,其中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也是全球最高之一,而印度劳动参与率只有46%。

英美等发达国家已进入或正向超老龄化社会过渡,以东南亚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其老龄化程度也高于1994年的中国(除菲律宾外)。从劳动人口数量衡量,越南等国家对中国形成的劳动人口替代量较小。印度作为人口大国,但劳动参与率不足50%,近十年来劳动人口仅增1300万人,近三年劳动人口更出现了负增长。因此,中国当前面临的外部劳动人口替代效应明显弱于1994年的日本。

当然,中国劳动人口总量尽管仍具有绝对优势,但这些年来制造业工人数量的持续下降却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大部分年轻人不愿成为蓝领工人。据人社部、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中国制造十大重点领域2020年的人才缺口超过1900万人,2025年这个数字将接近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而且,随着企业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制造业产品的单件利润微薄导致工人收入较低,故年轻人群就业意愿不强,这是传统制造业在国内发展的主要障碍。今后可以通过提高传统制造业的集中度和职业培训得以改善。职业教育作为工业制造的上游,在德国等高收入国家受重视程度和社会地位都较高,而在中国的职业教育则远远落后于普通高等教育。

总之,中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不会因为部分低端制造业的海外转移而根本动摇,目前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配套、规模优势和国内基础设施与大市场的支持都是无可匹敌的。不过,制造业也面临房地产周期下行带来的需求不足压力。例如,201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见顶回落,中国制造业贷款占比已经从2011年的17%回落至2020年的9%。这是因为制造业中大约60%的行业与房地产存在直接或间接相关性。

引进外资与走向国际

美国传统制造业集中度在1960-1980年代大幅提升,以美国化工行业为例,其集中度稳定在70%后,龙头公司ROE(净资产收益率)显著改善。中国处于向龙头集中的过程中,近年来随着集中度提升,头部公司ROE也在增厚,但目前化工行业前十大公司集中度不足30%,龙头公司份额集中空间还较大。

从上市公司的数据看,美股中高端制造行业龙头效应明显,而中国高端制造行业仍有较大成长属性。如美股电气设备CR5(业务规模前五名)市值集中度64%,机械CR10市值集中度60%,而A股相应集中度仅为40%和27%。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通常以在外设厂的形式来应对全球产业转移。当前世界500强企业的113家制造企业中,64家国外企业全部在本土以外设立了工厂或分支机构,而49家上榜的中国企业中尚有30%的公司仅在本土生产经营。

中国跨国公司数量的不足,使得国内企业难以分享海外的人力成本红利,不利于在全球优化配置资源,也造成中国品牌影响力较弱,品牌定价力不足。因此,中国制造企业引进外资和走向国际需要同步推进。目前看,中国制造企业主要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布局和拓展业务。如2021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指数相较于2015年已翻了一番;近五年来年均新签工程承包合同1400亿美元,当前仍有约3200亿美元工程合同尚未完成。

截至2020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引进国外技术支出相比20年前扩大了近两倍,但大部分技术经费支出增量流向对国内技术的购买。面对外部环境变差的压力,中国在技术升级方面对自主研发的依赖度更强。但从经费支出及增速上看,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还有相当空间。

从智能汽车到大飞机

汽车制造涉及的产业链广泛,是房地产之外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带动作用的行业。用完全消耗系数衡量汽车工业每产出1万元最终产品,需要直接或间接对其他各行业带来的消耗。笔者测算,汽车整车及零配件制造横向对基本金属、化工材料、矿业采选、机械设备、电子设备、基础化工、电气机械等多个行业有较高需求,纵向又对金融服务、批发零售、运输服务进行延伸。

新能源车的迅速发展,是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重要因素。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报告,2021年全球电动汽车(EV)和混合动力汽车(PHV)总销量达近660万辆,中国新能源车销量近330万辆。同期欧洲销量约为230万辆,美国约为63万辆。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份额大部分也被国产品牌占据,比亚迪、上汽、吉利合计占中国新能源车销量的52%。

大飞机一般定义为起飞重量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包括军用大型运输机、民用大型运输机和150座及以上的干线飞机。中国商飞公司于2008年成立,标志着中国大型客机研制项目正式启动。

本月9日,C919专用条件和豁免反馈意见已经展开为期15天的征集,有望取得国内适航证。C919研发以安全、舒适、环保为主要特点,在波音安全事故频发和全球节能减排的背景下,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中国航空航天相关上市公司相较美国ROE普遍较低,盈利提升空间较大。

当然,目前中国的大飞机如C919的国产化率约为60%,但关键部件国产化率还不高,正如当年中国80年代引进德国大众汽车厂商发展汽车制造业一样,国产化率会随着技术的成熟而不断提升。

事实上,中国制造业中发展前景好、能够形成较长产业链的不只是智能汽车和大飞机这两个行业。由于中国制造业持续转型升级,半导体、光伏、锂电等新型行业保持高度景气,故机械行业中的高端机床、激光设备、工业机器人等设备的需求也处于快速增长期。

原标题:察股观经/中国如何稳固制造业优势?

来源: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