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16时30分许,中国自主研发建造的世界首制沉管浮运安装一体船“一航津安1”提带深中通道的沉管隧道E20管节启航,经近50公里长距离浮运,于次日4时20分抵达沉放水域。
8月22日17时,历经沉放、拉合及水力压接等工序,E20管节完成对接安装。至此,深中通道海底隧道的沉管安装长度已达4537.8米,向最后500米发起冲刺。
这是又一改变区域发展格局的世纪工程。
400多年前,中西文化在伶仃洋交汇,使它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它以繁忙的航道,见证着新时期粤港澳大湾区的蓬勃发展。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枢纽工程,即将腾跃于伶仃洋上的深中通道,它寄托着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新梦想——加速深中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让“黄金内湾”扬帆起航。
中山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提出,交通一体化是深中一体化的重要支撑:深入推进交通一体化,让深圳等东岸城市资源辐射中山每一寸土地;充分利用中央“适度超前”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期,开展交通大会战,全面推进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快形成“深中半小时、湾区一小时”通行圈。
一个全新的交通网络,将出现在珠江口。
同步开通
深中通道通车之日深中跨市公交运营
“当时我们团队全员准备了接近一个月,前后模拟了五次吊装。最后一次是在正式施工的前一晚,也是唯一一次带梁模拟。”回忆起5月吊装海上最高箱梁的过程,中铁大桥局深中通道项目总工程师陈剑波仍然印象深刻。每一片箱梁的架设都极不容易,深中通道海域箱梁架设运输线路长、穿越航道多,且取梁、运梁及架梁均需特定潮位方可进行施工,施工组织协调难度大,安全风险高。
从2021年4月项目顺利架设海上首片箱梁以来,到今年5月17日架设高度最高的第173片箱梁,再到今年7月5日架设第200片箱梁,近几个月来,深中通道项目S07合同段的施工方中铁大桥局深中通道项目部将箱梁架设速度提升至约三天两片,这一速度足以令人振奋。
天气好的时候,伶仃洋上的建设者千方百计抓紧施工,加班加点甚至连续数晚通宵达旦对他们来说都是常有的事。考虑到潮水和天气的因素,一个月可能只有一半甚至更少天数的天气条件适合施工。“最艰苦的时候,连续一两星期晚上都没怎么睡觉。”一名技术人员说。
随着主控工程之一的中山大桥顺利合龙,深中通道也进入了下一阶段的建设冲刺期。蛟龙入海,一个超级工程正在“缝合”珠江口。
深中通道创造的是过去珠江西岸没有与珠江东岸直连通道的历史,改变的是中山与深圳从90分钟以上车程到30分钟以内车程的时间。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在更高层次推进深中一体化,吸纳更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珠江口两岸流动,需要构建更高层次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也就是需要更多的“深中通道”。
2021年印发的《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为深中一体化交通建设指出了方向——完善跨珠江口通道布局,统筹珠江口两岸城市轨道、市政道路规划衔接,推动形成以公路、轨道交通、水上高速客运等多方式跨江通道格局,其中包括取道中山的深圳至江门铁路(下称“深江铁路”),以及“谋划深圳至中山城际铁路”。
中山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曹富全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透露,目前中山正积极推进深江铁路,力争在今年全线开工建设。在公共交通方面,中山交通部门已与深圳进行对接,深入研究深中跨市公交线网方案。深中通道通车之日,将同步开通深中跨市公交,缩短两市公交出行时间和交通出行成本,为两市一体化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经济的公交服务。
水上交通方面,“水上深中通道”早在2017年已经通航。未来,随着新中山港客运码头的启用,该航线进一步缩短至30分钟以内。
跨江越岭
全面提升珠江口东西两岸通行能力
深中通道东起深圳市宝安区鹤洲立交,西至中山市横门枢纽,其在中山境内对接的第一条高速,就是中开高速。
7月8日下午4时,随着横门互通主线桥最后一片预制箱梁在指挥员的哨声中缓缓就位,现场传来一片欢呼声:广东中开高速公路与深中通道成功对接,两条路实现“握手”。
“中开高速中山段是深中通道在珠江口西岸的主要集散通道,建成后将与深中通道、开平至阳春高速公路、深圳机场至荷坳高速公路等项目共同构筑起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最重要的东西向高速公路通道。”中开高速总工程师朱伟介绍。
在建设中开高速的过程中,承建方中电建路桥集团也迎来了一件大事。2020年末,中电建路桥集团与中山翠亨新区签约,协定在马鞍岛上建设中电建路桥集团南方总部,引进中电建路桥交通研究规划设计院、中国电建大桥工程局有限公司等实体企业。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从最初的落户中山成立项目公司,再到选址马鞍岛建设南方总部,中电建路桥集团华南区域总部党委副书记肖光军说,吸引中电建落地的是近年来中山交通规划的宏大格局和气魄,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所描绘的宏伟蓝图。对中电建的工程人而言,能够置身其中,与有荣焉。
从地图上俯瞰大湾区全貌,中山的区位优势一目了然——位于珠江口A字型的中间,与广州、佛山、珠海、江门4个市陆域接壤,与深圳隔海相望。东驰西骋、南来北往,珠江口两岸的大交通绕不开中山,独特的区位赋予中山得天独厚的优势。
然而中山现有的高速公路,主要侧重于与周边接壤城市广州、珠海、江门的互通和连接,地处珠江口西岸门户,却缺少深入延展至粤西地区的直接连通。
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坚定不移实施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奋力建设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其中,与“东承”相对应的,正是“西接”战略。
中山“西接”战略的推进,有效发挥其辐射效应,带动粤西城市,连通珠江东岸。要实现这一愿景,让中山的交通网跨江越岭,向西贯通粤西潜力地区是必经之路。
以中山江门30分钟连通为目标,一批中山与江门之间的高快速交通项目正在全力冲刺,未来中山与江门之间有3条高速公路、4条普通公路以及3条轨道互相对接,公路铁路纵横成网。今后通过中山东部外环高速、广中江高速、中江高速、中开高速以及西部沿海高速等将在深中通道的西向起点横门枢纽处交会,这将极大地提升珠江口东西两岸的通行能力。
编织网络
迈向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
经深中通道至中开高速,再向西从金字山互通立交拐出,便来到中山市中心。
金字山互通立交所处的五岔路口,被称为中山最复杂的路口,坦洲快线、城桂公路、中开高速、南外环等几个重要的工程和干线公路、快速路均在此交会。
“这是连接中山市主城区与西北组团、东部组团各镇区的一条重要快速交通通道。”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总工程师胡建介绍,金字山互通立交通过其他重点项目的交会,对外连接港澳、深圳、广州、珠海、江门等地,对内可提升中心城区的交通辐射能力,实现城区到各镇区“30分钟生活圈”。
金字山立交到底有多复杂?在其设计上可窥见一斑。包括地下部分在内共设计7层互交,其中,地上为6层互通立交,地下为下沉式隧道,这种设计在广东省乃至国内尚属少见。工程施工涵盖内容多,交叉施工频繁,施工工艺涉及点多面广,新老路基、钢箱梁拼接技术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安全管理要求高。
胡建说,自项目开工以来,面对工期紧、管线迁改较多、交通疏导车流量大且存在多处工作面与中开高速、坦洲快线、南外环改造、管线单位同步施工交叉作业等困难挑战,项目团队制定了详尽周密的施工方案,科学组织,合理安排,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序,赶在今年6月前完成了项目的主体工程。
金字山互通立交的建设,是近年来中山让内外交通“连起来、顺起来、快起来”的一个缩影。“十四五”时期,中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投入超2400亿元,总体建成东承西接、南联北融、内通外联的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
高速公路方面,广澳高速、广珠西线、中江高速、广中江高速、西部沿海高速“两纵三横”共5条高速已经通车,西环高速、香海高速、中开高速、东部外环高速、南中高速和中江高速改扩建6个项目正加快建设。根据建设计划,这6条高速公路将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全部建成通车,全力打造“四纵五横”的高速公路网,届时中山市高速公路线网密度将达到大湾区先进水平。
干线公路方面,翠亨快线、世纪快线、火炬快线与深中通道马鞍岛出入口直接衔接;博爱路、南外环以及其延长线、民众快线、三角快线等干线公路,则通过与中开高速、东部外环高速衔接,实现间接连接深中通道。
到2025年,中山将基本形成“四纵五横”高速公路网、“三环十二快”高快速路网、“三纵三横”轨道交通网,实现中山市与大湾区相邻城市1小时内通达;中心城区与外围镇街、各镇街与深中通道30分钟通达;各镇街中心区与邻近高速公路出入口间15分钟通达。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