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防疫短板,推进香港安全复常

2022-09-17 14:55

香港商报评论员 李明生

社会各界都亟欲香港早日复常,对何时复常、如何复常,也各有说法,形成了观点碰撞,甚至出现了“有些人拖着复常后腿”之谓。作为一个多元社会,此乃正常之事;单论疫情,早前也有“清零”与“共存”之争。关键是,两者是否完全矛盾?又如何趋利避害?客观地讲,所谓拖复常后腿,究竟涉及什么因素?

国际通关,既是大势所趋,亦是民心所向。观察不同地方的通关,大致分为两类。新加坡之类,是安全通关。当地疫情基本受控,每百万人口计算的七天移动平均,最新只有400人染疫,病殁亦仅0.1人;反观香港,这两个数据分别为1140人、1.28人。新加坡之能够安全复常,一大凭借乃疫苗接种率非常之高,就连80岁以上长者亦有94%打齐三针,而香港则为52%。另外一类,则是不理死活地通关。似美国般,打齐针者迄今仍不足70%,早前已有逾百万人死于疫症,自5月至今再多5万人病逝,而现在每百万人口计算亦有超过10名新冠患者正接受深切治疗,香港则为2人。到底香港应走哪条复常道路?相信不难给出答案。如果只知其他地方正在复常,却不论其复常前提与复常后果,恐易作出误判。

可见,真正拖复常后腿的一个因素,乃本港“一长一幼”的接种率仍嫌偏低;而进一步推高接种率,也是进一步推低死亡率的必由之路。对此,几无疑义。数据清楚说明,打针比不打针好,以80岁以上长者为例,未打针的死亡率是14.75%,打三针则大降至1.12%,打四针更低至0.32%。换言之,要把自第五波以来新冠疫情的死亡率,从0.6%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最佳办法就是谷针。反过来,若然公众形成一个新冠病毒死亡率不高,以至不打针也无恙的错误印象,则肯定不利本港抗疫工作,亦无助香港走向安全复常。

另一拖复常后腿的因素,乃香港确诊宗数居高不下,以至医疗系统不胜负荷。毕竟,当感染个案多,由重症到死亡个案难免亦多。早有专家指出,死亡率低不等于疫症安全,必须结合病毒的传播力一并考虑;简言之,当确诊的基数持续高企,即使死亡率低也可造成大量死亡。非常不幸,本港新冠疫情已夺去9616人的生命,这跟季节性流感一年死亡人数约百计大不相同,更遑论新冠病毒每日导致成千上万的人染病。截至昨日,仍有多达2760名新冠患者正在住院,非仅占据了珍贵的病床,亦令医护人手更加紧张;如果疫情不断恶化,非但会危及新冠患者的诊治,包括出现“病无所医”之窘,亦会损及其他病人的利益,事实上现时已有三成其他医疗服务受到影响。

其实,对究竟是什么因素正在拖复常后腿,并不难作出理性判断。在走向复常的关键节点,需要的是科学为本、对症下药。在精准抗疫的策略下,从整体到“一长一幼”的接种率也在提升之中,现时疫情亦较第五波温和多了,香港有序复常的条件正在形成。只要大家继续配合抗疫,同心合力尽快补齐防疫短板,香港必可早日踏上安全通关之路。

原标题:【商报时评】补齐防疫短板 推进安全复常

来源:香港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