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中探花者比中状元还高兴

2022-09-19 15:07

中国古代最为出名的一种选拔制度便是科考。在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中的前三名分别叫作状元、榜眼、探花。不过据说,在古时候要是能考上探花,那比中状元都还要开心,这又是为什么呢?

中国的科举制度,最早创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发展到明清年间最为鼎盛。

明清时候科举制度复杂,将其分为了五个等级--童生、生员、举人、贡士、进士。不管是谁,首先要先参加“童试”,这是最为基础的一个测试,虽然叫作童试,但并不是专门为儿童设立的,只是检测你是否具备最基本的文化知识。

“童试”之后便是“院试”,这是由府、州的学院举行的,等到院试通过,就可以开始准备三年一次的“乡试”,乡试的第一名被称为“解元”。考生考到了这里,其实就已经有了举人的身分,是可以在地方做官的。

乡试之后第二年,就可以去京城中参加礼部主持的“会试”,会试结束之后,便可以前去参加“殿试”,也就是由皇上亲自担任考官的考试。在最后的殿试中取得名次,也就是通常大家所知道的称呼,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要说为甚么中了探花会比中状元开心,其实是因为古代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探花必定是长相英俊之人。

最开始探花,其实是指的唐朝的“探花使”,唐朝的进士及第之后,皇帝就会邀请他们前去探花宴会,在此之前,他们便会中这批进士中,选出相貌最为出众的两个人来作为探花使,来沿途采摘鲜花,挥洒笔墨,以此来迎接状元,被选中的探花使,相貌出众,又有才华,因此很受关注。

加之古时候的官员们,往往都喜欢在这群年少有为的进士之中,为自己的女儿挑选夫婿,所以有着姣好面貌的探花,自然是他们的第一人选,当时所被选中的探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所以才会说,有时候中了探花要比中了状元更开心。

不仅如此,如果宫中有适龄又不需要和亲的公主,她们所选择的驸马,便往往都是从探花中选出来的,一旦当上驸马,可以说一生的前途与荣华富贵都触手可及了。

明朝时,探花正式的成了名次的称呼,但此随着名次的正式变更,对于探花来说,颜值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的科考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不像我们现在可以有专门的评分准则进行对照打分,科考很多时候对于试卷内容的评定是比较主观的,这当中还要看皇帝个人的偏好,因为之前的约定俗成,皇帝们常常也会在选择探花时,参考一下这个不成文的约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