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境检疫安排助香港把握机遇

2022-09-27 09:02

吴志斌

行政长官李家超日前宣布四项便利入境检疫新安排,包括由昨日清晨6时起,从海外或台湾地区入境人士的检疫安排改为“0+3”,即毋须酒店隔离检疫,亦毋须等候核酸检测结果,可自行选择交通工具离开机场,但需要接受3天家居医学监察,其间入境人士获发“黄码”,可以上班上学,但不能进入指定处所。入境人士亦毋须提交起飞前48小时内阴性核酸检测证明,只需提供登机前24小时内快速抗原检测阴性结果。特区政府亦取消未接种疫苗香港居民不可以登机的限制。“回港易”及“来港易”也会取消配额,适用范围更扩展至内地各地及澳门特区。

做到既保“民身”也保民生

有人形容入境检疫新安排是“跳级式”放宽,并表示认同新安排;但亦有些人忧虑“跳级式”放宽检疫安排是否有据可依。

政府专家顾问袁国勇早前联同三位港大医学院教授撰文,指出现时新冠疫情的“粗病死率”较前几波低、有效繁殖率较低,以及季节性愈来愈明显,新冠病毒已经从破坏力巨大、危险性极高和全球大流行的烈性传染病,转变为类似季节性流行的风土病,并已经在本港扎根。而6月起出现的疫情可视为第六波疫情,“粗病死率”已经下降至0.097%,与上一轮疫情的分别,主要由于第5波疫情后建立防重症屏障,估计现时超过九成五香港人口,已可预防病毒引发重症。

与此同时,文章认为公共医疗的体系运作良好,负荷容受充足,完全有能力、有条件面向世界,接通国际。特别是在8月调整入境检疫安排后,抵港人数上升了20%,而输入个案的比例则持续下降。故此,此时此刻放宽入境检疫安排是基于科学数据的判断,是特区政府以人为本、务实高效的周全体现。

如果说疫情放缓和致死率降低是香港恢复与内地和海外通关的大前提,那么近年来香港面对沉重的财政压力和人才流失的情况,则促使特区政府必须面对如何平衡抗疫和发展之间的问题。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日前在网志表示,估计2022/23财政年度将会录得超过1000亿元赤字,较今年预算案所估算的多近一倍,是历来第二高的财政赤字,仅次于前年2325亿元赤字的历史纪录。库房收入大减,股市楼市疲软,中小企业受疫情严重冲击,市民消费力下降,种种迹象都表明本年度香港的经济已经处于负增长边缘,商界也对香港经济走向感到焦虑。

毋庸置疑,严谨的外防输入措施对于防止新冠病毒变异株传入香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也对本港经济构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总干事威利.沃尔什日前指出,香港长期实施的入境检疫安排,对香港的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构成了致命打击。早前媒体报道,有国际邮轮集团考虑放弃香港市场,转到新加坡开展业务。

以上种种都表明,要为经济注入活水,香港已经到了不能不“开关”的地步。而此时特区政府果断拍板,推出入境检疫新安排,体现出了政府管治班子积极担当作为,在防疫和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既做到保护“民身”,也能够保障民生。

巩固金融航运中心地位

香港特区能够“跳级式”放宽入境检疫安排,实现与海外通关,与内地的支持密不可分,香港对海外通关是“试水”也是“试验”,是“一国两制”在香港防疫政策上的充分体现,对将来与各方面的通关安排都有积极参考作用。香港是内地走向世界的前哨,也是连接内地和世界的桥梁,既然香港有能力、有条件率先通关海外,那更要承担服务内地,回馈内地的义务和责任,将“一国两制”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发挥极致,一手抓好共建“一带一路”的新机遇,发挥枢纽作用,实现内地与世界的互动共联;一手抓牢本地的经济发展,维护和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等的独特地位和优势。

新冠疫情爆发近三年,香港重新接通世界,再次迎来四方客。这三年之中,香港与其说是“封关”不如说是“闭关修炼”,是更好地领悟和把握“一国两制”的精髓,是更深层次地思考未来发展道路的转型,是更全面且敏锐地应对世界发展之变局。香港未来发展如何?值得社会各界拭目以待。

中国侨联委员、安徽省政协委员、香港安徽联谊总会常务副会长

原标题:焦点评论/新入境检疫安排助港把握机遇

来源: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