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百日展新风,《施政报告》须有救港蓝图

2022-10-08 10:58

特首李家超当选时扬言施政将以结果为目标,今天适值他上任一百日,正好检视其百日施政新风。通常新官上任会有一段蜜月期,可是李家超不但要面对长期积累的社会经济问题。更要应对如何在疫下复常的艰巨挑战,绝非容易,但他仍致力推出一些新猷,予人做实事之感。由于他仍未公布施政蓝图,或许大家多等十一天,待其公布《施政报告》,才能窥见他是否有政策解决逼在眉睫的大大小小难题。

要盘点李家超百日施政,可先从其上任之初成立的四个专责小组入手。在扶贫方面,推出“共创明Teen计画”,帮助二千名㓥房户初中生建立正向人生观,规划未来;在地区方面,推动全港清洁运动,清理多个卫生黑点和鼠患黑点,用行动展现改善民生的决心。至于土地房屋供应方面,他昨天表示已收到有关报告,考虑将报告的建议内容纳入《施政报告》内,并透露已定立逾百项不同指标,包括关键绩效指标(KPI),涵盖土地房屋、人才策略和医疗社福各范畴,将于《施政报告》中交代。

边抗疫边复常政策掣肘多

在管治方面,他首创立法会前厅交流会,加强行政立法机关沟通,让议员提早参与政策制订,有助法案推进。在防疫方面,最大亮点是放宽入境检疫政策,由原先“7+7”改为“3+4”,到最近再降到“0+3”,并放宽社交距离措施,让港人生活逐步复常。

开局看来相当不错,尤其考虑到他比历届特首所面对的形势更严峻,除了要着手处理住屋难、看病难问题,还要推动如何与海外和内地恢复通关,一切政策以边抗疫边复常为首务,在管治上遇到很多掣肘。

香港是开放型经济,靠联通内地和海外来维持竞争力,可是近三年疫情令香港处于闭关状态,削弱竞争优势,给对手新加坡抢去不少生意和人才。即使李家超上任后致力推动精准防疫政策,在考虑到重症和死亡率下降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快放宽入境限制,但在放宽的力度和步伐,却要兼顾内地防疫政策,亦要考虑到商界生意难做,也要聆听专家意见,放宽得太快,怕招来“躺平”指责,若放得太慢,又恐怕被批自废武功,将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拱手让给竞争对手,令港府在调整入境政策时顾虑多多,变得有点绑手绑脚。

面对两难下,李家超成功游说内地让香港先与海外通关,保住本港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地位,但依然未能缓解市民要求尽快对外全面通关压力。随着“0+3”落实不久,连专家也加入商界战线,要求尽快在本月内落实“0+0”,为下月金融峰会取得成功创造条件。眼看外地疫情有反弹势头,港府在防疫政策上显得审慎,要求专家应以防疫角度看待问题,不要再大力推进“0+0”,确保逐步恢复与国际往还的同时,疫情保持平稳可控。

在推动对外复常的同时,香港近年出现移民潮,导致劳动人口减少和人才流失问题严重。截至六月底的过去一年,劳动人口减少约十万人,当中二十五岁至四十四岁的劳动人口流失最严重,达五万人,学者忧虑这个年龄组别出现断层现象,严重影响本港未来竞争力。加上港府以及多国政府均致力推动创科发展,作为未来经济增长引擎,香港入境仍有限制的不利条件下,如何跟全球抢人才是一项重大挑战。

宜大刀阔斧改革经济民生

此外,市民更关注政府是否在民生问题来个大刀阔斧改革,而不是小修小补的资源调配,例如新界有大量闲置农地和棕地可供开发,李家超能否提出大手笔拓地方案,加快生地变熟地程序,令房屋供应提速、提效、提量。疫下不少公院的专科新症覆诊延迟积压个案增加,市民希望看到政府有措施改善,解决看病难问题。

过去百日,市民乐见政府管治效率提升,但更希望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提出具体措施推动通关,加快社会复常,吸引更多人才推动创科发展,加速经济复苏步伐,并在房屋、医疗、社福等民生方面提出重大改革,用行动来证明当局有周全规划蓝图,为香港开新篇。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