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 中国汽车制造商再进德国市场

2022-10-15 19:45

日媒《日经亚洲新闻》10月12日刊登题为《中国汽车制造商再次进军德国》文章,报道如下:15年前,因为安全评级不达标,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德国遭遇“滑铁卢”。时至今日,他们再次进军德国市场。

最近,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和上汽等制造商计划在欧洲最大汽车市场推出一系列电动和混合动力车型,他们相信,强大的供应链和不断提升的品牌形象将有助市场开拓。上周五,蔚来已在德国销售ET7轿车,而长城将于10月中旬推出复古的紧凑型电动汽车Ora Cat和插电式混合动力SUV Coffee 01。

本月比亚迪计划在德国推出两款电动SUV——Atto 3和Tang,以及Han电动轿车,此前该车型已于9月在比利时、丹麦、荷兰和瑞典发布。10月3日,当德国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Sixt宣布从现在到2028年将购买10万辆比亚迪的Atto 3时,比亚迪在德国市场得到有效推动。上个月,上汽英国子公司MG-Motor在欧洲销售其紧凑型电动车MG4,对于这家英国汽车制造商是里程碑,因为MG4是第一款基于中国开发平台生产的汽车。

总部位于瑞典的Polestar和领克都是吉利汽车的全资控股公司,它们在欧洲取得进展。自2020年中以来,领克公司在欧洲交付2.6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其中大部分采用月租方案,统一费率为550欧元/月。不过,Polestar和领克在德国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不到1%。领克欧洲首席执行官维瑟(Alain Visser)表示,如果不是供应链问题,这个数字可能更高。

维瑟说:“如果在中国工厂有足够的成品车供应,可以卖出更多汽车,母公司吉利将我们放在供应链的优先位置,目前供应瓶颈已经被克服,因此现时计划在德国的交货时间为3到5个月,而欧洲汽车制造商为10到15个月,这对客户的购买决定产生重大影响,且于我们有利。”

欧洲汽车制造商被迫减产,不仅是因为全球芯片短缺打击了汽车行业,还因为电缆短缺。乌克兰是大众、宝马、保时捷、奥迪和奔驰厂商的电缆主要供应国,但自俄乌冲突以来,电缆生产受到干扰。中国汽车制造商进军德国之际,正逢德国本土品牌开始失势。今年上半年,德国电动汽车的国内市场份额被法国、韩国和美国的竞争对手抢走。

德国汽车管理研究所(CAM)所长布拉佐最近在接受德国《商报》采访时表示:“中国汽车制造商逐渐在德国站稳脚步,这引发了德国本土品牌市场份额进一步减少的担忧,而中国汽车的良好质量也是一个因素。”

对中国汽车制造商来说,新的强心针来自顶级的安全测试结果。

长城汽车旗下品牌Ora和Wey最近均获得总部位于比利时的欧洲汽车安全性能评估项目Euro NCAP的五星满分。印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欧洲Euro NCAP项目经理历德·威廉姆斯(Aled Williams)在Ora和Wey的测试后表示:“糟糕的碰撞测试结果对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形象是毁灭性,特别是在德国,制造质量被认为是非常重要,但最新测试表明,他们已经做足功课,在打入德国市场时,这些车企的地位比过去好得多。德国是欧洲最难进入的市场,因为德国民众对汽车的品牌忠诚度非常高。”

现在,中国汽车制造商对自己的产品充满信心。汽车行业资讯公司Sino Auto Insights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涂乐表示,看到德国电动汽车产品在中国不受欢迎后,中国汽车制造商开始相信自己有竞争力,此外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27.5%的关税,进入美国市场更加困难,中国汽车制造商将德国视为打入庞大海外市场的重要机会。

涂乐表示:“德国是欧洲最大的汽车市场,在这里需要先建立自己的品牌,让人们对产品感兴趣,然后在几年内快速占领当地市场,这些车企希望有更多的的中国电动汽车厂商参与竞争,拥有优质、可靠、设计良好产品和资本充足的公司总会找到自己的出路。

编译/迪巴拉  2022-10-14

相关阅读